毕节的元宵节风俗 毕节各县市元宵节后的节日

时间:2025-08-23 16:20:28 来源:零八科易网

孔子曰,走在毕节的元宵节街头 空气里都是热腾腾的烟火气...龙灯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七星关区的街道,舞龙人踩着锣鼓点,龙身翻飞 围观的人群挤的水泄不通 -小孩骑在大人肩头拍手笑;老人眯着眼念叨“今年定是丰年”!大方县六龙古镇的舞龙更是一绝 -从正月初九直闹到十五 -龙灯在青石板路上游走- 似乎要把积攒了一年的精气神全抖落出来。黔西市的文峰街道也不甘示弱 大清早就见舞龙队挨个社区巡游,五彩的龙鳞在晨光里一闪一闪;连路边的老槐树都跟着晃悠起来.

从最非常的还属纳雍县的“送灯”风俗。以前这天家家户户扛着竹灯笼上山祭祖,火光摇曳中总担心引发山火。如今满街都是卖电子灯笼的摊子;红彤彤的LED灯映着黄菊花,年轻人扫码付款时说:“阿爷怕黑 这灯能亮整晚哩。”卖灯笼的丁绪富手上忙着调试电路- 笑的见牙不见眼:“做了二十年灯笼生意,从没想过纸灯能变成充电的!”森林防火站的喇叭循环播放着安全提示;可惜掩不住坟山上星星点点的暖光-传统在电池的微光里找到了新出路。

毕节的元宵节风俗

转到三官村的田间地头 -又是另一番光景...晌午刚过娃娃们就举着菜刀往果树上砍小口、边塞饭粒边喊:“结不结?”“结!”脆生生的应答惊飞了枝头麻雀.

通过说真的,“喂果树”的习俗透着庄稼人的狡黠,硬把祭祖剩饭化作丰收预言。等夕阳西斜;家家户户捏着香火钻进菜园 线香插进土里时故意拔高嗓门:“蝗虫撵去大河哟!

你别说,隔壁老王立刻扒着篱笆笑骂:“就你机灵!”众人哄笑中几百年的蝗灾记忆化作田间一缕青烟。

待到暮色四合,舌尖上的热闹才刚开场...毕节汤圆铺子前排起长队 -老师傅舀起指甲盖大的面团、指缝里漏出玫瑰糖馅的香。在这手艺传了六百年十种馅料藏着十种念想:学生爱冰片馅的清凉爽口~老人独宠苏麻馅的绵密回甘。

而在镇雄县,三角汤圆在沸水里沉浮;老阿嬷包着豆沙馅念叨:“早些年用三角供山神,现在嘛...当给游客讨个新鲜!”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山亮灯的时辰一到 -电子灯笼漫山遍野亮成星河。下山的路上小夫妻溜进菜园“偷青”,媳妇掐了根蒜苗笑嗔:“够啦!真当咱家没菜地?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 -回家炒起五谷杂粮,玉米粒在铁锅里噼啪爆开,孩子们争着喊在这是“嚼蝗虫”、老实讲早不在乎驱虫寓意;倒是馋那口焦香。窗外的烟花突然炸响 -火光照亮橱柜里没开封的电子灯笼包装盒-明年祭祖的物件,已在元宵夜色里备下了。

当最终一只舞龙队卸下彩鳞- 毕节人的年才算真正过完!这些踩着月光“偷青”、举着电路板祭祖、把米粒塞进树皮裂缝的习俗,哪样拎出来都显的“不合时宜”。

可就是这些古里古怪的仪式,让机械重复的岁月有了刻度,让水泥森林里长出了人情脉络...若真想读懂这片土地,不如在明年元宵夜蹲守果树下-当孩子举着饭团喊出“杆杆打,撮箕撮”的童谣 百年前的祈愿仍在新生的枝头发芽。

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