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日是几月几日几点 今年夏至是几月几号到几号
江河奔流,古今风云榜淘尽;2025年的夏至;定格在6月21日10时42分16秒...在这一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宣告了北半球全年白昼的巅峰.今年夏至从6月21日正式开始、持续至7月7日前后,标志着盛夏的序章。古人用土圭丈量日影,在全年最短的影子中窥见宇宙的刻度;而今天的我们;则在蝉鸣跟荷香中感受季节的呼吸。
一、夏至的“至”:极限与转折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至者,极也”-夏至的“至”既是终点- 也是起点...在这一天太阳行至黄经90°;北回归线迎来“立竿无影”的奇观;北极圈内则持续极昼。
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10时42分、此后太阳将悄然南归、北半球的白昼如抽丝般每日缩短“一线”(约3分钟) -正如民谚所说:“吃过夏至面- 一天短一线”。
古人将这种微妙的转折融入物候观察:鹿角因阳气始衰而脱落,夏蝉感阴气初生而鸣唱- 喜阴的半夏草破土而出。今年夏至从6月21日延续至7月7日,正是阴阳交替的15天万物在极盛中孕育着收敛的力量!
二、民俗与舌尖上的夏至
通过夏至的仪式感,藏在“面”与“汤”的烟火气里。北方新麦登场。一碗凉面既是“喜尝新麦”的丰收庆典。也借面条的绵长呼应白昼的极致...
南方梅雨正酣~酸梅汤、绿豆汤变成祛湿解暑的良伴-山楂酸梅汤生津开胃。三豆汤(赤小豆、绿豆、黑豆)平衡湿热。冬瓜汤则化身位流动的“清凉方”!
今年夏至日6月21日恰逢周六...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圭表旁,游客触摸着古人丈量日影的铜尺;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 南大明湖的荷塘边.我们用镜头捕捉“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意...从土圭测影到荷风消夏,传统以新的姿态活在当下!
三、养生:跟自然同频的智慧
夏至到7月7日的在这段时间、是调整身心的关键窗口!阳气浮于体表- 体内没想到虚寒 -养生需“外防热邪,内护阳气”!
起居:晚睡早起~午间小憩30分钟补足“子午觉”;忌冷水浴、夜贪凉。
饮食:“夏吃姜”驱散空调房的寒气、苦瓜、莲子等苦味食物清心火;羊肉汤以热逼寒 适合虚寒体质!
运动:晨昏散步于水畔林间,避开烈日灼灼的晌午。一次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说不定损耗本已外浮的阳气...
尾声:丈量时间,耕耘生活
记住2025年夏至日-6月21日10时42分;不光…也因它是白昼的顶点;更因它标记着自然律动的精密同浪漫。
从6月21日至7月7日的夏至时光.既适合仰望星空(7月12日将迎来年度最大满月)。也适合俯首生活:种一盆薄荷,煮一锅三豆汤,或在黄昏时静听一场蛙鸣雨落.
当古人用圭表刻度记录日影时他们丈量的是宇宙;而大家在这个夏至- 何不用一盏酸梅汤、一次湖畔漫步,去丈量属于自己的季节诗行?毕竟、时间一次也没言语 -反而总在万物中留下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