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还有哪些习惯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习惯
春去冬来春又回,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当街头巷尾挂起红彤彤的灯笼,空气中飘来芝麻馅儿的甜香,就知道元宵节到了...这个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的节日;可不只是吃汤圆那么容易...那些藏在灯火人影里的老传统;至今还在我们眼前活色生香地上演...
舌尖上的团圆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宋代诗人笔下的元宵节市集,早早就透着一股香甜气。那一碗碗浮在糖水里的白团子~宋代人叫它“浮元子” -后来才被称作元宵、精明的商家还给它起了个吉利的别名-“元宝”。
北方人喜欢把馅料在糯米粉里滚成球,称“滚元宵”;南方人则细细地包出光洁圆润的汤圆;手法虽各式各样,但那一口软糯里裹着的芝麻、豆沙、枣泥馅儿- 咬下去满嘴甜香~南北全同!
煮的、炸的、蒸的~吃法五花八门 -可那份期盼团圆美满的心意~千年来从未改变。
灯火里的狂欢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 -说最热闹的,还得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灯会。自西汉点起第一盏元宵花灯 -到隋唐时已火树银花不夜天。老传统里,正月十三“上灯” -十四“试灯”,十五“正灯”;街头宫灯、走马灯、兽头灯争奇斗艳、照得夜色亮如白昼!
灯下总少不了猜灯谜的乐趣-南宋临安城里;文人雅士把谜语系上彩灯- 既考脑力又添喜庆.一个巧妙的字谜揭开~周围喝彩声四起~连空气都跳动着智慧的火花。
锣鼓声中的祥瑞
忽听得一阵铿锵锣鼓 -人群呼啦啦围成圈!定睛一看原是金红狮子腾挪跳跃!舞狮这门老手艺,从三国时就风靡民间。两人扮狮,一人引逗- 文狮憨态可掬抖毛打滚,武狮威风凛凛高台翻滚 把百兽之王的雄健演得淋漓尽致.
说来也怪,壮观的还在后头:十几人舞动的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龙首昂扬间- 如同真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踩高跷的艺人高出人群丈余、如履平地;
划旱船的姑娘腰间彩船摇曳,唱着小调穿行-这些春秋时就记载在《列子》里的百戏绝活,至今仍是街头最吸睛的风景...
月光下的祈愿
灯火阑珊处- 藏着些温柔的老讲究。娘家给新婚女儿“送孩儿灯”的习俗在陕西仍存 一对大宫灯配上彩绘玻璃灯,谐音“添丁”的祝福全藏在灯影里。
就明清时北方盛行的“走百病”更显浪漫:元宵夜妇女们相约出游,过桥登城、摸钉求子 -步履所至都成祛病延年的吉兆...而祭门祭户的古礼,则把杨枝插上门楣 -一碗豆粥敬奉天地 -祈愿家宅四季平安。
就元宵节还有哪部分习性?这些流淌在血脉里的老习俗,早不只是书上的文字。当年轻人举着手机拍下舞龙发朋友圈 -孩子踮脚把谜语纸条轻轻摘下~***游子煮一锅汤圆慰藉乡愁-传统便在在这鲜活的“闹”劲儿里生生不息。
它们承载的不光…也是祈福纳祥的愿景 更连起了各位对“家”的眷恋、对土地的深情.明年元宵、建议你也去街头的灯火里走走,说不定转角就会遇见传承千年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