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正月初五的禁忌 北方正月初五的习俗
在这个充斥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正月里的年味儿还没散尽- 北方人又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正月初五。在这一天在老百姓嘴里有个接地气的名字:“破五”,听着就带着一股子打破陈规的利落劲儿。为啥叫这么个名儿?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是从除夕到初四,家里规矩多得让人喘不过气:不能扫地倒垃圾、不能动针线、更不能摔碗碎碟子;连说话都得字字吉祥!可到了初五这天所有禁忌“咔嚓”一声全解了锁;该扫的扫,该扔的扔,生活总算回归平常!
更妙的是在这一天还被看作财神爷的生日.商铺老板们早早就惦记着了。初五一到 红布往招牌上一挂;鞭炮震天响。
当我跟你讲 盼着财神把金元宝捎进门.而对庄稼人来说初五另有一层深意-“马日”。古人按日子排生肖!初五轮到了马;要是这天晴空万里。
那今年牲口准能膘肥体壮- 庄稼也跟着沾光!
一、初五习俗:送穷迎财,动静越大越吉利
迎财神:开窗放炮抢头彩
初五迎财神可是头等大事;尤其做买卖的人家~讲究“抢路头”-谁接得早,财神就先到谁家。天还没透亮呢,窗户大门全敞开,香烛点上红鞭炮从屋里噼里啪啦始终放到门外 -那阵仗活像把财神从云端迎进家门。
供桌上更少不了吉祥菜:一条大鲤鱼标记“利市”,整羊头代表“吉祥”、再摆上糕点跟元宝似的金灿灿年糕 -生怕财神看不中自家的诚意.
就有意思的是财神在北方人心里还不止一位...有人供“五路财神”。管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运;
把有人专拜关公当“武财神”。求他镇宅招财;连灶王爷这天也升级成“小财神” 毕竟管着厨房烟火。日子红火少不了他!老话说:“五日财源五日求。
说句心里话~年心愿一时酬”,为这天的热闹劲儿添了最佳的注脚。
送穷神:垃圾出门,穷气滚蛋
迎财神前得先送“穷鬼”,否则财路堵得慌!初五一早。家家户户抄起扫帚- 把攒了五天的垃圾堆成小山。鞭炮声中一股脑儿倒出门外~在这叫“送穷土”...
在河南部分地方。我们还边倒边念叨:“穷啊穷,送你走。你去村头富人家!”-倒完不忘捡块石头回来、美其名曰“捡元宝”。
更讲究的人家还会剪纸人叫它“穷媳妇”,塞上垃圾往路口一扔、穷神就算被打发走了...西北人则端出荞面搅团 -黏糊糊一碗下肚、说是能“糊穷坑”,把晦气全粘走。在这风俗其实藏着古人的辛酸,唐朝韩愈还写过《送穷文》;苦哈哈求穷神“吃饱喝足快上路;别赖我家了”。
放鞭炮:崩走晦气,越响越旺
初五的鞭炮可不是随便放!得从屋里开始点。人跟着炮仗往外走,一路噼啪炸到大门外...美其名曰“崩穷”...
你别说,其“二踢脚”最受欢迎、两声巨响好比把穷气崩上天再把福气震进门。
为河北隆尧人嫌光放炮不过瘾,还要敲招子鼓、扭大秧歌。鼓点越欢;秧歌越浪 -越显得新年有奔头.如今城里禁鞭了、但乡下的鞭炮声依然震天响 老人笑说:“不放炮哪叫破五?
霉运都吓不跑!”
捏饺子:剁碎小人包住财运
以说句心里话;方人过节离不了饺子,初五这顿更是花样百出!主妇剁馅时铆足劲儿,菜板剁得咚咚响 -四邻八舍都听得见-在这叫“剁小人”,专治背后嚼舌根的。
包饺子时也暗藏玄机:手指一下下捏紧饺子边~称为“捏小人嘴”.主妇们还得翻箱倒柜找件旧衣裳拆线。寓意“拆小人”!更吉利的往饺子里塞!谁咬到谁新年发财;包红糖的叫“甜心饺”,盼日子甜蜜蜜。煮好的饺子圆滚滚似元宝~一碗下肚,标记把整年财运稳稳兜住!
二、初五禁忌:三不做二不吃,守住福气
忌串门:躲开穷神,不惹晦气
初五最要紧的规矩:千万别串亲戚!老话讲这天穷神满街转,串门容易撞上它、回头把晦气带给别人主客都尴尬...尤其新媳妇更得躲回娘家,俗称“躲五”.
燕京岁时记》里写得明明白白:初五这天妇女不能出门,直到初六才能走动拜年...如今虽不这么严了,但长辈仍叮嘱:“初五老实待家,初六再走亲访友!
说实在的,
忌动土:怕惊地脉,招灾破财
想起来真是、快人初五也得歇着!动土修房、挖地种菜一概不行- 老辈人信仰这天土地爷脾气躁;动土会惊扰地脉~轻则破财,重则惹灾.
就连针线剪刀也沾不得-妇女要是初五缝补衣裳,会被数落“缝穷”,一年白忙活...实在闲不住?顶多拆拆旧衣应个景- 新活儿一律等初六再说!
忌梳头洗涮:防财气溜走
在姑娘们初五得忍忍,别急着洗头梳妆!梳子一过掉几根头发~老人就皱眉:“在这不明摆着漏财吗?”
不瞒你说 -水更不能泼.初五又叫“泼污”。但此“泼”非彼“泼”-垃圾能倒...脏水却得留着,泼水标记财流走,得等初六才能清.
如今年轻人嫌在这太信仰;可不少家庭仍默默遵守;图个心理踏实!
忌吃藕与生米:防漏财断炊
把饭桌上也有讲究:莲藕再爽口也得撤下桌!只因藕断丝连孔又多,老人连连摆手:“吃了漏财,窟窿眼全把钱漏光!
”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 -米更是禁忌。初五必须得吃除夕蒸的剩饭或现煮饺子,煮生米等于“断炊”- 预示明年揭不开锅。啃几天馒头饺子腻了?!咬咬牙忍过这天初六炖肉炒菜随便造!
三、老传统的现代生命力
我跟你讲~些沿袭千百年的习俗 -早不是不复杂的信仰。送穷背后~藏着古人脱贫的渴望;迎财神的喧闹,饱含小商户对生意的期盼;捏饺子拆小人;实则是人际和谐的祈愿。
如今北方村镇仍守着这些老理儿:初五垃圾清出巷。饺子香飘满街巷。城里人虽简化了仪式。但“破五吃饺”雷打不动,商家照样初五放炮开张-传统以新形式活着...
未来可能没必要纠结“几点迎财神最灵”,但其中慎始敬终的处世哲学值得传承:新年扫除是提醒“除旧布新”,忌口慎行教人“敬畏规则”;捏小人嘴更暗示“谨言慎行”。
这些智慧;才是破五留给我们的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