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 佛教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
有关农历七月十五~走进只要是一座寺庙,浓浓的香火气扑面而来。僧咱们诵经声不断~信徒们恭敬地奉上瓜果鲜花~在这就是佛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盂兰盆节。你也许好问,为什么这个节日在民间又被称为“鬼节”?!为什么有些地方没想到提前一天在七月十四就开始祭拜?
当在这所有的源头,要从佛经里的一个故事说起。佛陀弟子目连在修行得道后...用天眼看到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瘦得皮包骨头。目连心痛不已~赶紧盛饭给母亲,谁知饭到嘴边就化成火炭。
你别说;奈在...下面.目连求教佛陀- 得到的答案是:你母亲生前自私刻薄。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能救的.佛陀让他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 借助众僧修行的力量超度母亲...
我跟你讲;是目连照做- 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设斋供僧!母亲终于脱离苦海。这个故事就是《佛说盂兰盆经》的核心...“盂兰盆”在梵语中意为“解救倒悬”~正是拯救亡魂脱离地狱之苦的标记。从此 -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作为超度祖先、践行孝道的日子,寺院举办盂兰盆法直接会~信徒供僧祈福 -既报父母恩~也济度众生。
但倘若…就你问广东或广西的朋友- 他们会告诉你,祭祖的重头戏在七月十四!在这区别背后- 藏着我国民俗的在地智慧。
古人认为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初一鬼门开,亡魂游荡人间觅食;而十五(或十四)子时前必须回归地府!
你听我说,什么提前一天?一种说法是古代战乱频发 百姓为避祸提前祭祀;另一种则源于道教“三元”中的中元节(七月十五)与佛教习俗融合后,部分地方为错开节庆高峰而调整...无论哪天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承载的孝亲内涵始终如一。
当如今,这个节日早已融入烟火人间。河灯是最诗意的风景-纸扎的荷花灯载着烛火漂流水面- 既为亡魂引路,也寄托生者的祈愿。放焰口仪式上僧人诵经撒米 -布施孤魂野鬼;
普通家庭则烧“包袱”(装满纸钱的信封)- 让先祖在“那边”衣食无忧...
最动人的是目连戏.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头从七夕起就上演《目连救母》杂剧;连演半月观者如云。这出戏把深奥的佛理变成鲜活的孝亲课- 让不识字的百姓也懂得“行善报亲恩”的真谛!
佛教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早已超越宗教范畴,成为连接生死的文化纽带。它提醒各位:死亡并非终点,遗忘才是!那些灯火、诵经同祭品,都是跨越时空的思念。当现代人用网络祭奠、鲜花代纸钱时内核仍是千年来不变的孝心与感恩.
如今;许多年轻人对“鬼节”只知避讳却不解深意。其实 点燃一盏河灯~或陪长辈吃顿素斋;都是在延续这场横跨千年的生命对话.毕竟,比仪式形式更首要的、是那份对血脉根源的温柔凝视-不论怎样时代怎样更迭- 对先人的敬意同追念- 永远是咱们心中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