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冬至扫墓习俗 潮州沙溪芝兰山扫墓

时间:2025-10-07 来源:零八科易网

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冬至的清晨、天还没透亮 -沙溪芝兰山的山道上已经晃动着点点手电光...老大家拄着竹杖;年轻人提着竹篮,孩子们揉着惺忪睡眼 -一路踏着露水往祖坟走去。空气里飘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整座山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松针的沙沙声!潮州人把冬至扫墓叫作“挂冬纸”,这是还有春天“挂春纸”对应的古老叫法 沙溪人守着这份传统,年年冬节都往芝兰山来;仿佛山上的祖坟里埋着的不独是先人骸骨,还有家族生生不息的根脉!

潮州冬至扫墓习俗

扫墓前几日、家家户户就忙开了...竹编的“春盛”里装满了五牲-鸡鸭鱼肉堆得冒尖,红桃粿点上胭脂似的红印。雪白的冬节丸在筐箩里滚来滚去。

主妇们特意把丸子搓得大小不一.在这叫“父子公孙丸”,图的就是个四代同堂的好意头。潮州人常说“冬节无返无祖宗”。外出打拼的游子哪怕千里迢迢也要赶回沙溪。

芝兰山的祖坟前少了谁的身影,长辈心里都会记挂一整年。

说来也怪,进芝兰山的祖坟地,第一件事就是给坟头“洗脸”。男我们挥锄清理杂草;姑娘们拿着红漆罐子蹲在墓碑前 一笔一画描摹碑文。新坟要压十二张金纸 -闰年还得在加一张,在这是给祖宗在阴间花的“地租钱”。

为白发族老点燃三炷香插在坟头土地公碑前-祭祖先敬土地;这是潮州人扫墓的老规矩。供品摆开时鲜蚶总放在最显眼位置,吃蚶时得把两片蚶壳撒在坟堆上老一辈说在这叫“蚶壳钱”;比烧的纸钱还管用...

就老实讲 -品上齐,鞭炮声就炸响了山谷。主祭人捧着祭文抑扬顿挫地念- 全族人齐刷刷跪在草坡上磕头.三跪九叩之后;坟前的气氛才松弛下来.

草席就地铺开 -五牲粿品转眼变成丰盛的野餐!啃着鸡腿的孩子满山跑- 老人端着酒杯细数陈年往事。潮州冬至扫墓最动人的就是这份烟火气-芝兰山的松涛声里,祭祖的肃穆同团聚的欢欣交织,仿佛逝去的先辈也正围着子孙们微笑。

太阳爬到头顶时扫墓人开始收拾竹篮。下山前总不忘抓把冬节丸- 按老传统粘在米瓮、水缸甚至耕牛角上!沙溪人管在这叫“饲耗” 说是能保五谷丰登、六畜平安.

不瞒你说,过村口的老榕树,还要在树皮裂缝里塞几粒丸子 -来年枝头挂果时红彤彤的果子准能堆满箩筐。在这看似不复杂的仪式,藏着潮州人对天地万物的感恩~就像芝兰山的泥土 -默默滋养着代代子孙。

通过如今站在沙溪芝兰山顶眺望;高速公路穿山而过山脚的工厂日夜轰鸣。可冬至那天的扫墓队伍依然蜿蜒如昨;年轻后生学着长辈的模样描碑文、摆蚶壳~把“挂冬纸”的故事讲给城里长大的孩子听.

说实话,概该有人拿起摄像机,记录下山风里飘散的祭文诵念 -整理那些散落在祠堂角落的族谱旧档。当青石板墓碑的字迹日渐模糊~当会唱祭文的老辈渐渐离去;这些鲜活的记忆才是真正能穿越时光的“蚶壳钱”;让潮州人无论走得多远,都记得回芝兰山的路。

在这事儿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