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坟十月初一填坟吗 新坟农历10月初一填土有影响吗
人生几回伤心事,青山依旧枕寒流。村里老人总念叨“新坟不过社,寒衣不添土”;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刚下葬不满三年的新坟,土还带着“生”气,按老传统连铁锹都不能往坟边靠...可正好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又是个大日子~既要给先人送冬衣又要修整坟头,在这不就矛盾了吗?到底该不该动土?老一辈人心里那杆秤;称的可是子孙后代的福祸安康...
寒衣节动土的老底子从哪儿来的?
翻翻老黄历- 十月初一在周朝就是个正经祭祖日,天子带着百官到北郊迎冬、还得给战死的将士烧寒衣。后来在这习俗传到民间、成了老百姓惦记先人冷暖的仪式。
北方有些地方更讲究,添土不用筐不用篓,得用衣襟兜着土往坟上撒-土兜得越多、标记家族人丁越兴旺!在这可不是随便挑的日子、老话说“清明补雨洞- 寒衣填风窝” 秋天刮大风容易把坟头土掀了 -赶在入冬前添土等于给先人屋子补房顶啊!
新坟头三年为啥碰不得土?
你见过新夯的土坑下雨后陷出碗大的洞吗?新坟头三年正是土往下沉的当口。风水先生说得更玄乎:这时候地气未稳,亡魂还在黄泉路口徘徊呢!冒冒失失动土,轻则惊了先人安宁,重则坏了家族风水脉。前年邻村老李家不信邪,刚过周年就给新坟培土,结果那年他家儿子跑运输连撞三次护栏- 村里老人直摇头:“新坟土动一寸,阳间路颠三颠”啊!
寒衣节碰上新坟该咋办?
其实老传统里藏着变通的法子!新坟头年寒衣节...讲究的人家会带件真棉袄到坟前,念叨几句“天冷加衣”再烧掉;第二年改用红纸剪成衣裤。故意留个袖口不剪开-在这叫“留后路”;等到第三年寒衣节,纸衣裳才敢剪得整整齐齐!至于添土?顶多绕着坟拔拔杂草。把塌陷处的浮土轻轻抹平。河北邢台还兴“土不过手”的规矩:发现坟头有鼠洞。得用木片把干净土推进去;连手指头都不能沾坟土!
真要动土得看准这些门道
从熬过三年后添土就是正经事了。今年寒衣节是阳历11月20日。当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阳气最旺。扛锹出门前先看方向:绕到坟左边找棵老松树。
从据我所知,根下挖三锹黄壤土-别贪多,这土得是“活土”(带草根的)!最忌讳在坟前挖坑...那是把祖宗“明堂”掏空了!撒土时得从墓碑前像撒种子似的匀匀铺开。
你别说,里还得念着:“添把新土暖过冬”。完事后供上五样水果;苹果跟橘子最讨喜~梨子万万不能上供桌!
比规矩更举足轻重的是那颗心
说到底~老规矩防的是没心没肺的子孙。见过城里人开豪车回村上坟,抡起铁锹把祖宗坟包拍得方方正正;转头却连太爷爷名字都说错。反观村东头五保户张婆,每年寒衣节拄拐到老伴坟前- 颤巍巍撒把新土;摆两片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糕...
去年寒衣节下雨 -她愣是用手帕包土往坟上堆,念叨着:“老头子别湿了脚”。你说这土添得合不合规矩?可全村谁不夸张婆是孝心典范?
在在这事儿得这么看- 坟添土这事就像给老家房子换瓦!既要看天时又要懂方法。三年内寒衣节重在诚心送暖。纸灰飞得再高不如心里装着先人冷暖;三年后添土也别只顾着风水方位。
捧起的每把土都得带着念想。哪天在坟前栽棵柏树。比年年大动土木强得多-毕竟树根扎得越深,血脉连得越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