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节各地的风俗 财神节相关习俗

时间:2025-10-06 来源:零八科易网

你有没有想过?财神节在各地的过法可真是五花八门、热闹劲儿一点儿不输春节!先说说在这日子 -你大概熟悉正月初五迎财神;但农历七月二十二也是个重头戏;尤其在山东青岛、潍坊这些地方 满街的鞭炮声与酒席香能把整个城市掀个底朝天。财神爷的“人选”也特别多样 有文质彬彬的比干、范蠡,也有威风凛凛的赵公明与关公,甚至还有“五路财神”组团登场-管你东南西北中财路统统不落空!

青岛人过财神节~那叫一个豪横!

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街边商铺的老板们天没亮就忙活开了...吉时一到,整条街的鞭炮噼里啪啦炸响,跟打仗似的,空气里全是混着香烛的味儿。

做生意的、炒股的、甚至普通人家~全在在这一天摆开宴席,花菜、四喜丸子、整条红烧鱼往桌上端- 再开几瓶好酒,把亲朋好友请个遍。为啥这么隆重?

用青岛老哥的话说:“谢财神照应 -盼明年接着发财啊!”

把更绝的是七月正赶上大闸蟹膏肥黄满。青岛人马上把它捧成“财神必吃菜”-蟹一上桌...举着钳子横着走 -多像财神爷送钱那股霸气劲儿!

往西走到潍坊、淄博,讲究的是“全民放假迎财神”

康熙年间传下来的老规矩;这天下午四点。工厂店铺早早关门 满城人冲进菜市场抢供品。五点钟一到。全城鞭炮齐鸣,家家户户在财神像前摆上八色或十二色供品:整鸡、蒸鱼、甚至全羊!老一辈带着全家人磕头念祷,香烧完了全家围桌开席,饺子必须管够-圆鼓鼓的饺子活脱脱像元宝,咬一口就是“咬财进宝”!

江苏人迎财神,玩的是水乡雅致

当周庄古镇里,五路财神乘着小船沿河巡游,一路朝岸上撒金箔纸元宝!游客跟着船跑;伸手接“财气”,还能自己坐船体验“水上财道”- 小桥流水配着锣鼓声,连上海来的游客都直呼:“这年味,绝了!”

就你猜怎么着?锡荡口古镇更热闹 -财神巡游队伍穿着锦绣袍子边走边舞。锡剧班子咿咿呀呀唱着吉祥调,明清老宅当背景板。河南来的游客都看呆了:“咱老家放鞭炮,人家在这是把财神演活了!

拜财神在这事儿;规矩比想象中多

供品不是随便摆的:苹果(平安)、橙子(成功)、香蕉(招财)、葡萄(丰收)。凑成“五果”标记五谷满仓;糕点鱼肉寓意富足。但素菜才是主流-杀生见血对财神不敬;连供茶都得清透干净。

忌讳也格外讲究:财神节当天坚决不扫地,怕把财气扫出门;全家不许吵架,免得招晦气;打碎碗盘更得喊“碎碎平安”补救。河北邯郸的娃娃们还会唱老辈传的《财神歌》:“头戴金;身穿银,怀里抱着聚宝盆……”童谣飘在巷子里 -比红包还讨喜。

财神节各地的风俗

要说吃;北方人咬“元宝”,南方人图“彩头”.

水饺在北方是雷打不动的财神宴主角- 薄皮大馅儿捏成元宝状,煮好先供财神三只 -再全家分着吃- 标记“财神赐宝 -人人有份”...

南方人更爱谐音梗:生菜是“生财”。菠菜叫“拨财”,芋头代表“余头”。连大闸蟹都因横着走被捧成“横财就手”。青岛家宴还必上整条鱼 讲究“头尾留鳞”、意思是财富有头有尾、年年不绝。

港澳台把财神节过成了嘉年华

庙、台北行天宫这天挤到挪不动脚- 天没亮就排长队!供桌上堆满金纸折的“财宝山”- 武财神赵公明和文财神李诡祖像前香火缭绕;庙里师傅念经声、铜钱碰撞声混成一片.

你猜怎么着?家更舍得下本:公司门口摆三牲;老板带着员工持香齐拜,供完的烧猪直截了当切块分给路人说是“分财气”-难怪街边阿婆都拎着塑料袋等派肉!

这些五花八门的财神节风俗 -说到底藏着老百姓最朴实的念想。青岛的鞭炮、潍坊的饺子、江苏的摇橹船、港澳的香火阵。热闹形式不相同,心气儿反而相通:求财更求平安。

盼富足也盼团圆。时代再变;这份对生活的热乎劲儿没褪色-毕竟没了人情味。财神爷来了也嫌冷清!下次财神节不妨试试老规矩:给朋友发条“恭喜发财”的吉利话...

家里煮锅元宝饺,阳台挂串红灯笼。心诚了,福气财气自然登门来。说说你的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