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桂花酒的来历 中秋节桂花酒
客观来讲,八月的风里已经带着桂花的甜香了,走在巷子口 忽然飘来一阵熟悉的香气,抬头才发现谁家院墙探出的桂枝已经挂满了金灿灿的小花。中秋越近,在这香气就越发浓烈;仿佛在提醒我们该备下那坛琥珀色的桂花酒了!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总会在月亮最圆的那天小心翼翼捧出一个瓷坛~揭开红布封口- 满屋子瞬间被那股温柔醇厚的甜香填满-那是时间跟花朵共同酿造的魔法...关于中秋节桂花酒的来历 中秋节桂花酒的详细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月下寻香源
桂花酒飘进中秋的故事、得从两千多年前的星夜说起。屈原在汨罗江边写下“奠桂酒兮椒浆”时或许正望着同一轮秋月。那些祭祀用的桂花酒。
被郑重地洒向土地跟江河,似乎能顺着流水飘进月宫。到了唐代...诗各位举杯邀月成风,***醉醺醺地“举杯邀明月”,杯中晃动的说不定就是新酿的桂花浆。
而真正让桂花酒坐上中秋宴席C位的...是清代《帝京岁时记胜》里那句记载-八月中秋的“时品”必饮“桂花东酒”。连紫禁城的琉璃瓦下都浸着这股甜香。
说来有趣- 在这习俗还沾着点仙气儿。传说两英山下有位仙酒娘子- 寒冬里救了个倒卧路边的汉子。那人偏偏不辞而别 -她焦急寻找时又遇白发老翁讨水喝.
咬破手指喂血解渴的刹那,清风送来黄布袋、里面装满月宫桂子:“奖赏善人家”!原来汉子与老翁都是吴刚变的。从此人间有了桂树- 中秋夜举杯时杯中的金波便映着月宫那棵砍持续的桂树;也映着凡尘的善念.
杯中的金月亮
捧起一杯桂花酒;你捧起的何止是酒?!分明是沉甸甸的祈愿。金黄的酒色像熔化的月光,古人说在这是“富贵”的颜色~中秋家宴上满斟此酒 便是盼着日子如桂香般甜润绵长.
更妙的是那“团圆”的暗喻-糯米黏连如骨肉相依,桂花聚散似离合人生 可终究在酒坛里融成一体...祭月时将它洒向地面,酒液渗进泥土的瞬间- 似乎人间心意已通传月宫。
说来也怪;仔细嗅闻,还能在酒香里辨出文墨气...科举放榜恰逢桂月中第叫“折桂”~酒杯里便浮动着学子“蟾宫折桂”的狂喜。***照写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刘禹锡赞它“向秋荣”的孤勇、那些吟哦声都化在酒里,至今仍在舌尖萦绕。最动人的要数寻常百姓家的团圆夜;庭院里摆上月饼瓜果,孩子们追着月亮跑,老人含笑抿一口桂花酒.月光把每一个人的影子拉长又叠在共同 此刻的酒不是玉液琼浆,却是把家人缝进同一幅光影里的金线...
古坛新醅香
老辈人酿桂花酒;讲究得像是筹备一场仪式。必要等晨露未干时采“金桂” 花色最艳 -香气最浓。忌水洗!花瓣沾水就泄了魂;得用细绸布拂去尘、阴干一夜锁住香魂。最传统的方子写在《遵生八笺》里:鲜花拌糖腌成蜜渍,入坛发酵三日~再加高粱酒封存。有人会丢进红枣添甜 埋进桂圆增醇 讲究的还要放一截白参,让药香托着花香!深埋地底三年启封;开坛时连空气都变得稠密-那是时间在说话。
如今厨房里的酿造已多了几分随性!买不到鲜花就用糖桂花替代,没有地窖便存进冰箱。年轻人爱创新,往酒里扔荔枝或洛神花,酿出粉盈盈的“桂花霓裳”!
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那捧糯米与桂花的痴缠。小火慢蒸的糯米饭要拌得匀、让每粒米都裹上桂瓣,发酵时才能你中有我。中医说在这搭配暗藏玄机:糯米补中益气;桂花散寒止痛,酒行药势-难怪叫“饮之寿千岁”!
养在杯盏间的秋意
说实在的;铺抽屉里的桂花,在中医眼中是味妙药。性温- 味辛,专治那些被秋凉欺负的脾胃。《本草汇言》说它能“散冷气,消瘀血”- 《陆川本草》夸它“治痰饮喘咳”...
想起来真是 -寒的人最懂它好,天稍一凉就隐隐作痛,温一壶桂花酒下肚 暖流从喉间滑进胃里 -皱紧的眉头便舒展开!
现代人的养生杯里,桂花也常客...撕一小撮红茶配桂朵 -沸水冲下;看金花在赤汤里旋舞。怕秋燥伤肺的煮梨汤时撒一把,咳喘声都轻了。
最妙是解馋又解腻的桂花糖藕,冷藏后切薄片,糯米拉出银丝~桂花香在齿间蹦跳。会吃的人说在这才是“秋之魂”-冷香才能勾出莲塘的清气!
自家酿月手册
说实在的- 亲手封印桂香?!容易得很!挑花有诀窍:选晨露将收时的金桂,避开褐斑残瓣。备个玻璃罐蒸煮消毒,一层桂花一层冰糖铺满、压紧实了静待三日。
待花汁融糖成蜜~倒进清香型白酒淹过花面!嗜甜的可加龙眼干;求药效的放几颗枸杞!泥封坛口存阴凉处,嘴馋的等三个月耐性的藏三五年。
待开坛那日 -舀一勺酒液观其色-琥珀光中浮金点、便是月魄落凡尘!
说来也怪、杯前温酒也有讲究。隔水煨到微烫;酒香随热气蒸腾,但别过六十度,烫坏了柔香。配酒菜宜清淡:菱角白嫩;芋头粉糯 佐着酒更显甘洌。
若配月饼,舍了甜腻的蛋黄莲蓉,选苏式椒盐或五仁,咸香与酒甜在舌尖撞出烟花。
当桂花酒从祭坛走向餐桌,从药罐融入茶杯.各位捧着的其实是一盏流动的文化。它见过屈原挥袖问天听过***击节而歌...浸润过农家的团圆泪- 也暖过游子的羁旅愁。
来年桂树再开时可以采一篮金粟封入酒坛。待中秋月满。开坛与亲友共饮-你会尝到时间的慈悲。闻到文化的根须在杯中舒展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