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冬至习俗 龙口春节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5-10-02 来源:零八科易网

令人惊讶的是龙口在这地儿啊 一入冬就透着股热乎劲儿。尤其是到了冬至,街上总能听见那句老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家家户户擀面皮剁馅儿,满屋子面粉香。老人总爱念叨张仲景的故事- 说在这饺子最早是"娇耳"- 能治冻疮;几辈子传下来的习俗硬是让寒冬多了份暖意!您要是冬至路过龙口人家 -准能瞧见厨房雾气里一家子包饺子的笑脸 案板上五颜六色的面团用菠菜汁、胡萝卜汁揉的- 小孩儿捏的面疙瘩歪歪扭扭~可大人眼里全是吉利。

实际上冬至在龙口人心里的分量重着呢,"冬至大如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老县志里都记着- 这天阳气始生- 的祭祖贺冬...如今社区还办冬至讲堂、大伙儿围坐听"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着日子盼春暖!在这习俗早不是不复杂吃顿饭的事、是扎在骨子里的时令信仰,连幼儿园娃娃都会唱"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龙口冬至习俗

等腊月二十三小年一到,年味就压不住喽!灶台供上麦芽糖瓜,黏住灶王爷的嘴、求他"上天言好事"...主妇们抡起扫帚"扫尘",按老规矩的用高粱秆子扫房梁 传说这能赶跑搬弄是非的"三尸神"。

大家可能不知道- 坊碰面都笑问:"年糕蒸了没?"黄米面掺红枣的甜糕蒸的蓬松~揭锅时裂开三道纹叫"开口笑",寓意日子甜上甜。最绝是那面塑圣虫;盘在粮囤里瞪俩红豆眼、等到二月二才分给孩子吃,取个"年年有余"的彩头。

在除夕最是讲究~天没亮就忙活开了。男咱们提篮上坟"请祖",供品里必有鱼头鱼尾;标记"头尾有余";主妇偷摸往水缸丢叫"压缸钱"、念叨着"清水满缸- 金银满仓"!

院里头撒豆秸秆的场面最有意思,老辈人说在这是给神仙的马备草料 -豆秸哗啦啦铺到门口 踩上去咯吱响,倒像给新年垫了层金毯子。

在我跟你讲- 岁饺子更藏着玄机。包的管财运,塞年糕的盼高升、小孩专挑糖馅的讨"嘴甜"。旧时还的往饺子里包豆腐-"都福"、包栗子-"的利",如今简化了,可半夜那顿鞭炮照样震天响,红纸屑飞的满街红火!

对初一拜年那才见真章!小辈磕头领压岁钱。主妇举蜡烛"照虚耗",炕席底、墙角缝照个遍。烛光晃的满屋通明。窗台上摆面做的莲花、元宝,叫"压窗台";孩子蹦着摸门框"打秋千"!据说能蹿个头。出门拜年顺序更是铁律:舅舅家打头阵!初二回门,初三看姥姥,老礼儿说"娘亲舅大",乱了次序可要闹笑话。

据我所知,月里的热闹像撒欢的马 拦都拦不住!初五"破五"迎财神;商铺掌柜煮饺子故意捅破几个 伙计高喊"挣了元宝喽!";初七"人七日"吸溜面条保平安;

要我说啊,热闹属庙会- 面人郎捏的孙悟空扛金箍棒,糖画摊子浇出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当年庙鼓队一开锣,花鼓、高跷、霸王鞭全涌上街,那鼓点打的人心颤,听说北京奥运开幕式都请他们去露过脸.

从你猜怎么着?!些年总有人嘀咕年味淡了 -可龙口人把习俗过进了新日子。社区教孩子剪窗花,年轻人直播蒸枣饽饽,老匠人的面塑进了非遗展。您瞧冬至那锅饺子~春节那串鞭炮,早不是容易的吃喝玩乐,是扯不断的根,是寒来暑往里的盼头!

若问这些习俗有啥用?!它们让龙口人知道打哪儿来~该往哪儿走-就像圣虫盘踞的粮囤,看着是旧讲究,守的却是生生不息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