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立秋注意什么事项和养生

时间:2025-10-01 来源:零八科易网

据统计,立秋一到,是不是就代表夏天结束了?其实啊,立秋接下来还有“秋老虎”等着呢!哪怕早晚开始有那么一丝凉意,但白天照样热得人发慌。这时候可别急着把夏天的衣服全收起来;也别急着“贴秋膘”- 既然我们的身体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调整期。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身体必须慢慢恢复~还得应对逐渐干燥的天气!这时候要是养生不当,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感冒咳嗽这些问题。正因为这样立秋养生讲究的是个“润”字-润燥、润肺、润脾胃,也还得兼顾防暑、保暖、情绪调节!下面就来详细聊聊立秋后该怎么调养;让你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地迎接秋天!

🍐 饮食调养:润肺防燥是头等大事

立秋后空气看得出来变干 中医认为“燥邪当令”;最伤的就是肺!许多人会感觉喉咙发干、鼻子发痒,甚至皮肤紧绷脱屑,在这都是秋燥在作怪!

我跟你讲- 是饮食上第一要务就是润燥生津。多吃些白色食物准没错;像银耳、百合、莲藕、雪梨、山药这些;它们能滋阴润肺、健脾生津,缓解口干咽燥。

酸味食物这时候也要适当加量。原因是“酸能收敛”- 帮助锁住体内水分- 还能养肝护肝。像葡萄、山楂、柠檬、乌梅这些带酸味的水果就很适合。

格外提醒:西瓜在这类大寒的瓜果要少吃!夏天吃是解暑- 但立秋后脾胃虚弱的人再吃好办拉肚子。可以换成豆类- 就像煮个“三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既清热又健脾。

贴秋膘?悠着点!

传统“贴秋膘”不是人人适用!肥胖、三高人群就不适合大鱼大肉猛补。只要体质偏瘦、消化弱,可以选温和滋补的食材,就像鸭肉(滋阴)、豆制品(优质蛋白)、鱼虾(高蛋白低脂)!

推荐几道立秋汤粥

雪梨百合汁:雪梨切块+鲜百合煮水;润嗓止咳;

百合莲子银耳羹:加几颗枸杞,养心安神;

冬瓜排骨汤:冬瓜利湿,排骨补虚,适合初秋燥湿夹杂。

食物类型代表食物重要功效
润肺生津梨、百合、银耳、莲藕缓解口干、咳嗽、皮肤干裂
健脾养胃山药、小米、芡实、豆类增强消化功能 防腹泻
防燥水果葡萄、苹果、柚子、柿子补充维生素C;抗氧化
慎食类西瓜、辣椒、油炸食品易伤脾胃或加重燥热

🌙 起居与防病:别让温差钻了空子

立秋后最大的特征 就是早晚凉、中午热- 温差有时能到10℃...开外!这时候最轻松着凉感冒。

建议随身带件薄外套 -早晚出门披上格外护好脖子、腹部与脚踝...

睡觉别贪凉:诚然白天热,但后半夜温度会很显著下降。开空调的话最佳定时或调到26℃以上避免直吹!

不瞒你说,席能够换成薄棉床单,防止寒气入体。

防霉防潮不能停:立秋雨水多- 食物、衣物容易发霉!花生、玉米在这类谷物若储存不当可能产生。记得定期通风除湿,食物密封存放 衣物晒干再收。

重点人群要当心

老人:血管对温差敏感,易引发血压波动;

儿童:免疫力较弱;易感冒或引发过敏性鼻炎;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干燥空气激起呼吸道,可能诱发咳喘。

🧘 情志与运动:静心缓动;收敛阳气

我跟你讲,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肺;也对应“悲忧”的情绪。你是不是一到秋天就容易多愁善感?!在这就是“悲秋综合症”!想要调节。关键在静心-少钻牛角尖。

多接触阳光。心烦时喝杯玫瑰陈皮茶(玫瑰3朵+陈皮3克泡水),能疏肝解郁。

看运动要“慢”不要“猛”!夏天可挥汗如雨,但立秋后出汗过多会耗气伤津。适合选择温和型运动

晨起打太极或八段锦(15~20分钟);

傍晚快走或慢跑(30分钟小于);

瑜伽拉伸;重点舒展胸腹,帮助呼吸畅通.

避开两个雷区

1.别在清晨露水重或深夜寒凉时运动;

2.运动后及时擦汗,别穿湿衣服吹风!

🧊 秋热期特别提醒:防暑防燥两手抓

别被“立秋”名字骗了!许多地方立秋后还有近1个月的高温(俗称“秋老虎”)...这时候养生要兼顾防暑同防燥

补水升级:每天喝够1.5升水- 少量多次喝!绿茶、菊花茶、蜂蜜水都是好选择;

多吃“深色系”蔬果:比如胡萝卜、菠菜、南瓜(富含维生素A 保护呼吸道黏膜);

早餐喝粥、晚餐喝汤:比如小米南瓜粥+番茄蛋汤,补充水分同电解质...

空调房生存指南

从在空调房待久了容易嗓子干、眼睛涩!放个加湿器或一盆水在房间 -湿度保持在50%~60%...桌上常备润喉食物,比如蜂蜜柠檬水、罗汉果茶。

立秋应当注意什么东西事项

📍 关键穴位按摩:随手就能做的养生法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天花几分钟按揉穴位,能有效预防秋燥引发的毛病:

天突穴(锁骨中间凹陷处):用食指打圈按揉2分钟,缓解干咳、咽痒;

迎香穴(鼻翼两侧0.5寸):双手食指搓热后按压,通鼻窍防感冒;

鱼际穴(手掌大拇指根部肌肉隆起处):拇指按压10秒松开,重复5次;清肺热。

简易肺经按摩法:早上起床后;沿着手臂内侧(从肩膀到拇指)轻轻拍打或推揉,促进肺经气血循环!

重点按揉尺泽穴(肘横纹上),能缓解秋燥导致的干咳。

立秋不是简单的季节过渡 -而是身体从“耗散”转向“收敛”的关键转折点。吃对食物、护好身体、调顺心情;相当于给秋冬健康打下地基。记住,别急着贴膘、别让温差偷袭、别让愁绪缠身.顺应自然节奏,润燥养肺,才能让身体在干燥中依然保持滋润,在凉意中守住温暖。坚持在这一个月的好习性,等到深秋时节 -你会发现自己比往年更少感冒、更少干咳;连皮肤都少了紧绷感。在这就是中医说的“秋冬养阴”的智慧-把水分同能量藏进身体深处,静待来年春天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