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立夏风俗有哪些 苏州地区立夏有什么习俗

时间:2025-09-30 来源:零八科易网

我们在这一生很短,在苏州,立夏可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普通节气,它更像是一场充斥烟火气的民间盛会。当春风渐暖,绿意渐浓;苏州的大街小巷就开始为迎接夏天忙碌起来.邻里之间互赠新茶,孩子们胸前挂起七彩蛋兜;厨房里飘出乌米饭的清香,还有那杆老秤在阳光下吱呀作响-这些绵延千年的习俗、早已融入苏州人的骨子里;成为连接过去与目前的温暖仪式。

苏州立夏风俗有哪部分

说到立夏的吃食~苏州人那股子讲究劲儿就上来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莫过于“七家茶”~听着名字就带着邻里情谊的温度。老底子的苏州人会在立夏这天把新泡的茶分送给邻居亲朋,后来慢慢演变成家家凑份子的温馨场面:张家出点青梅金桔 李家带些蚕豆桃片,王家捧来玫瑰花红枣、凑齐七样蜜饯,再抓上一把大麦,煮出一锅酸甜浓郁的茶汤。

街坊们围坐着、边喝边聊,茶香里飘着的全是人情味儿.

老实讲、午这顿“饯春筵”更是重头戏。苏州人总说在这是在“送春迎夏”、一桌子时令菜摆的满满当当-葱爆蚕豆带着豆荚的清香 -酒香金花菜嫩的能掐出水;酱汁肉红亮亮地勾着食欲 再配上几筷子蒜苗炒苋菜、春天的鲜嫩全被端上了桌。老苏州常念叨:“立夏尝三鲜- 三夏都平安。”在这三鲜还分门别类:地里长的蚕豆、蒜苗、苋菜是“地三鲜”;树上的香椿、梅子、樱桃叫“树三鲜”;水里游的鲥鱼、刀鱼、河豚算“水三鲜”!不相同是现在这个时节,菜场里蚕豆堆成小山- 主妇们手指翻飞地剥豆荚、回家不复杂一炒;满屋子都是初夏的气息。

孩子们最惦记的 -当然是胸前那个晃悠的七彩蛋兜了!老话讲“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煮好的咸鸭蛋往彩线编的网兜里一塞、挂在脖子上神气极了。

在这习俗还有个趣味横生的来历:相传三国时孙尚香为了向刘备报平安~在立夏这天称了阿斗的体重,后来百姓纷纷效仿,怕孩子抵触,就用咸鸭蛋当“诱饵”,称完送蛋讨个吉利.

如今在社区活动里;总能看到奶奶们手把手教孩子编蛋网;彩线在指尖翻飞;一眨眼就编出个镂空小袋。孩子们更热衷“斗蛋”-两颗蛋头对头、尾对尾地碰撞,看谁的蛋壳最硬实、赢了的那个“蛋王”能的意一整天...

称体重在这事儿在立夏可是件隆重仪式.老秤杆往树杈上一挂。竹篮里坐个娃娃,两位阿姨抬着扁担...秤砣一挪~吉利话就蹦出来了:“秤花一打二十一~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通过”讲究的是秤砣只能往外挪。寓意“只增不减”,图个健康顺遂的好彩头.以前人觉的这天称重能防苦夏消瘦。眼下倒成了祖孙互动的欢乐时刻-孩子咯咯笑着坐进竹篮;老人眯眼读着秤星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秤杆上时光都慢了下来...

为乌米饭的墨香- 是立夏最独一份的嗅觉记忆。勤快的苏州主妇早早上山采乌饭树叶!捣碎滤汁,把雪白的糯米染成深紫。蒸好的乌米饭油亮亮、香喷喷!

撒勺白糖要么配碟春不老咸菜 -软糯里透着草木清气.住在学士社区的张阿姨有独家秘方:“一斤乌树叶配四斤糯米。泡足十小时再蒸,灶头能香三天!

”虽说防暑驱蚊的说法难考证!但这口传承的味道 -总让人吃着吃着就想起儿时母亲守在灶边的身影。

就如今这些老习俗,正在街头巷尾焕发出新活力。社区组织的立夏活动越来越多样:年轻人跟着非遗老师学麦秸秆编织.细长的秸秆在巧手里变成精致的杯垫;

为妈妈们带着孩子用树叶拓染鸡蛋。洋葱皮煮出的花纹古朴又雅致;还有人搬出祖传腌蛋手艺,黄泥拌盐水裹住鸭蛋。封坛静待盛夏流油的美味。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暖心的是樱桃熟了的时节。种树的王老伯总会提着一篮红果子分给邻居小孩;酸甜的果肉里嚼的出节令的鲜活。

看立夏在这一天苏州人用舌尖尝遍春末的鲜嫩 -用双手编织夏初的期许~用一杆老秤称量岁月的祝福。这些看似琐碎的习俗,藏着苏州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 以及对邻里温情的守望。当编蛋网的彩线在孩童指尖缠绕,当乌米饭的清香从厨房飘出,当秤杆上的吉祥话在风中响起~属于苏州的夏天便带着它独有的诗意同烟火气 -年复一年地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