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拜拜习俗 潮汕冬至拜拜供品

时间:2025-09-28 来源:零八科易网

毫无疑问冬至一到,潮汕的街头巷尾就飘起红糖姜薯汤的甜香,老厝门环上还留着去年汤圆风干的痕迹.家里的阿嬷早早就把大笸箩搬上桌 糯米粉堆得像座小雪丘。你可能不知道、潮汕人的冬至夜可比除夕还热闹-明明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祠堂里却灯火通明到子夜,蒸糕的雾气混着香火气、连渔港的船老大都会赶在天亮前回岸,就为喝上那碗标记“大一岁”的甜汤丸。这份对冬节的;藏在三牲祭品油亮的光泽里 -揉进糯米团大小的参差中更烙印在代代相传的“冬节没返没祖宗”的训诫里.那么冬至拜拜习俗 潮汕冬至拜拜供品,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冬至在潮汕可不只是个节气。老一辈人常说“冬节大过年”~那怕远渡重洋的游子- 这天也要想方设法回家。

凌晨三四点;祠堂的供桌早被堆得满满当当:整只卤鹅昂着头;鱼尾还粘着红纸,最显眼的是那盘张着壳的鲜蚶-拜完祖宗后,蚶肉分食干净;壳可是要撒在坟头当“蚶壳钱”,银光闪闪铺满地;说是比烧纸钱更得祖先欢心.

为潮汕人拜冬的供品讲究三牲五果,三牲指的是猪、鸡、鱼。鱼必须全尾,标记“有头有尾”;鸡要昂首挺立;代表气节;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 肉则取肋条肉 肥瘦相间最体面。沿海的饶平人还会加码龙虾- 称为“五牲齐全”.供果少不了柑橘(大吉)、苹果(平安),而粿品更是重头戏:红桃粿祈福寿,发粿盼兴旺,菜头粿讨彩头 油粿则炸得金黄酥脆,香气直往人鼻尖钻!

冬至拜拜习俗

最特别的当属冬节丸。冬至前一晚- 全家老小围着笸箩搓丸子。阿公故意把丸子搓得大小不一~笑称在这是“父子公孙丸”-大的像父亲;小的如孙儿;团圆意味全藏在里头。第二天天未亮,主妇便用红糖水煮丸、先舀出七碗:祖宗、地主爷、灶君、井神……连舂米的碓神都有份。最终才叫醒孩子:“食了汤丸大一岁!”小孩迷糊间吞下热丸、长辈却望着烛光轻叹:在这习俗竟源自死囚-旧时秋后处斩,冬至一过便能多活一年故有“食丸添岁”之说。

供品摆法更有门道。香案分三排:前排酒茶。中排荤腥 -后排斋果。筷子需反向搁碗沿.示意祖宗用餐。

烧纸钱时黄草纸要叠成菱形,忌用成捆印刷品 说是机器压的阴间不认。拜完的供品也不浪费:大鱼留给主祭人家。糯米粉留给出洋亲人连门环都沾两粒甜丸-传说古时逃荒父女分离...

据我所知~儿嫁人后贴丸盼父、竟成习俗!

潮汕人冬至拜拜供品清单表:

供品类型具体象征意义利用场景
三牲全鱼、整鸡、猪肋条肉有头有尾、家业兴旺祠堂祭祖必备
五牲(沿海)三牲+鸭/鹅、龙虾/肝五福俱全饶平等渔村常用
五果柑橘、苹果、香蕉、梨、鲜蚶大吉大利、多子多财鲜蚶祭后撒壳于坟
粿品红桃粿、发粿、菜头粿、油粿祈福、发财、好彩头地主爷灶君特供
冬节丸红糖汤圆(分大小丸)阖家团圆、添福添寿祭祖前先敬诸神
其他甜糯米饯、芹菜蒜苗有钱藏、精打细算团圆饭彩头菜

想起来真是- 些仪式背后,藏着潮汕人独特的生存哲学。渔民赶在黎明前祭拜...是为求“海不吞人”;果农将甜汤淋在树皮裂口。盼着“果实如丸滚满枝”。连供品吃法都有深意:祭祖的鸡鸭非要...不可留到午餐团圆饭 而那句“食芹菜蒜- 有钱算也有钱劝藏”的俗谚,道尽潮商持家守业的智慧.

如今那怕简化了旧俗(就像不再往房梁贴汤圆),但冬至清晨的祠堂依然缭绕。年轻人在外卖平台下单三牲,却仍坚持手搓冬节丸-机器滚的圆子太规整;搓不出“父子公孙”的温情。

大概潮汕人守的非但…反而是仪式 -更是那份“冬节没返没祖宗”的执念:任世界喧嚣,总有一碗甜丸等着唤醒家族记忆,提醒你我从何处出发,因何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