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初一是财神节 大年初一是财神节吗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过年放鞭炮是不是就在迎财神了?!”朋友忽然问我- “我奶奶说大年初一就是财神节,得早早起来祭拜!”这话让我一愣-大年初一真是财神节吗?后来查了老习俗才知道~许多人把春节的热闹与财神诞辰搞混了。真正的财神节说真的另有其日、而大年初一那天的讲究;同求财关系还真不大!
一、财神节不在初一;正月初五才是“接财神”的正日子
大年初一根本不是财神生日...翻遍民间记载,财神节老实讲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农历七月廿二,纪念财帛星君李诡祖成道;
想起来真是,是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专门迎接财神下凡。就像…相同山东的老商户至今流传一句话:“初五不开门,财神不进家”-这天要早早开市 放鞭炮、摆供品 -热闹程度堪比除夕。
在苏州人更讲究 -清代《清嘉录》就写:“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初五一早抢着“抱路头”(迎财神).生怕比别人慢一步!
大年初一忙的是团圆- 初五争的才是财运.
二、大年初一到底在忙啥?这些事还有财神无关
既然初一不是财神节,那天大家都在做啥?老传统里藏着另一套规矩:
1.忌扫的、忌泼水:老一辈坚信初一动了扫帚会“扫走财运” -水往外泼等于“财流出门”~连垃圾都得攒到初五才扔.
2.吃素求平安:北方不少的方。初一早餐必吃汤圆或饺子;包寓意“咬财”。但核心是求全家团圆安康,而非直截了当招财...
3.拜年不:晚辈给长辈磕头送祝福 -长辈发压岁钱压祟驱邪;从头到尾没提财神什么事儿!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些习俗其实扎根于农耕社会的“新年禁忌”体系:初一要聚气、守财、避凶,真正的“财神主场”得留给初五...
三、为啥有人把初一当财神节?误解原来在这里
明明初五才是正日,为啥总有人混淆?背后藏着三个关键原因:
1.时间挨得近:春节七天乐里- 初一到初五都是重头戏。尤其商家初五开市迎财神;容易让人误以为整个春节都在“求财”。
2.仪式有重叠:打个比方放鞭炮-初一是“开门炮”辞旧岁,初五是“迎神炮”接财路~外人看来都是噼里啪啦 分不清目的。
3.财神多而杂:有人拜关公当武财神,有人信赵公明管偏财 -甚至土的爷也被视为“小财神”...初一祭神时顺带拜了 -便模糊了专属财神节的界限.
青岛即墨的老渔民说得实在:“过年哪天神都拜,但想发财?等七月廿二同正月初五!”
四、想过好财神节?!记住在这两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实讲,精准“求财运”、不如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正月初五这样做:
说实在的,门开窗迎财路,供品选羊头(吉祥)与鲤鱼(年年有余),放鞭炮越早越好-在这叫“抢路头” -争新年头份财气。
商家别忘煮“元宝饺”、面皮包成元宝状;吃完寓意“财库满盈”。
七月廿二这样过:
商户宴请宾朋答谢客户、用面团捏“钱龙”或元宝上供- 讲究的还去财神庙请一尊增福相公像。
至于初一?安心吃顿团圆饭吧。真正的财神节不在喧闹的起点、而在蓄势待发的“破五”时分!
分清习俗,才能接住真正的财运
如今商场年初一就开张 -鞭炮从除夕放到十五-快节奏里 传统日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老话有深意:大年初一求的是家宅平安;正月初五争的才是财源广进...
与其“卷”在初一的人潮里- 不如初五起早迎神 七月诚心还愿。毕竟财神不赶场,只赴懂规矩的人家。
下次再听人说“初一迎财神”,不妨笑着提醒:“留好鞭炮;初五再放!财神记着日子呢...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