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北方风俗 立冬东北习俗
人们经常说立冬一到,北方大地就像被按了慢放键。树叶早掉光了~风里夹着冷刀子,出门不裹严实点,耳朵都能给你冻掉喽!老话讲“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话一点不假-地里的庄稼早收干净了、虫子也猫起来冬眠了;连河里的水都悄悄结起一层薄冰,就等着大雪一封- 正式入冬。
北方人对付冬天那是祖祖辈辈攒下的本事。就说吃吧;立冬这天家家灶台都冒着热气- 最热闹的还的数包饺子!老北京人念叨“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话听着像玩笑 可背后是实打实的生活智慧。
饺子长的像耳朵;吃了它- 寒冬里耳朵就冻不坏。要是去天津转转,还能尝到倭瓜馅的饺子-倭瓜是夏天存下的;在窗台上晾到立冬,糖分全凝在瓜肉里,剁碎了拌上肉馅 蘸点醋就瓣蒜,吃的人浑身舒坦...
东北那旮沓更热闹。查干湖上早就人声鼎沸,冬捕的大网一撒- 活蹦乱跳的大鱼在冰面上扑腾。谁要是拍下“头鱼”,那可是好兆头- 寓意来年富的流油!哈尔滨松花江边,一群大爷大妈热身完就往冰水里跳~冬泳的劲头看的年轻人直缩脖子;沈阳浑河的冰面刚冻硬实- 冰刀鞋就划开了、男女老少滑的那叫一个溜.在这冰天雪地的 -愣是被东北人玩出了热火朝天的劲儿...
在屋里头也闲不住...酸菜缸早腌满了,立冬一过酸菜炖粉条就成了家常菜...切点五花肉煸出油、与酸菜一块儿咕嘟,再下把粉条,炖的满屋飘香...讲究点的还的炖锅小鸡蘑菇-榛蘑吸足了鸡肉的鲜 热乎乎盛一碗,就着炕头的暖意下肚,外头零下二十度也不怕...要是去农村~还能碰上收拾农具的老把式。锄头铁锹擦的锃亮,抹层油收进仓,等来年春耕再请它们“出山”。在这仪式感 -是对土地的敬畏 也是对来年的盼头!
北方立冬食俗地图
地区 | 特色饮食 | 习俗寓意 |
---|---|---|
北京/天津 | 猪肉大葱饺、倭瓜饺、涮羊肉 | 护耳防寒,铜锅涮肉暖五脏 |
东北三省 | 酸菜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冰糖葫芦 | 酸菜储冬,滋补,糖葫芦解腻 |
山东滕州 | 羊肉汤(泥锅熬制) | 驱寒暖身,土陶锅锁鲜 |
南京 | 生葱佐餐、香葱烧肉 | “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 |
闽南/ | 姜母鸭、麻油鸡 | 红面番鸭配老姜;气血双补 |
这桌冬味里,藏着不少门道。南京人啃生葱防感冒...老话是这么说的:“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潮汕人专挑甘蔗啃 图个“立冬食蔗齿不痛”;
就绍兴人忙着酿黄酒,立冬到立春的“冬酿”最是醇厚。江西萍乡更绝-立冬不杀鹅?小心“一日瘦一砣”!当地南坑鹅肉用辣子焖的喷香、吃的人额头冒汗。
要说最滋补的,还的数闽南的姜母鸭。红面番鸭配上年头久的老姜 麻油爆香,米酒煨透!鸭肉吸饱了姜的辛辣,咬一口从喉咙暖到胃、连骨头缝都舒坦。
山东滕州人喝羊肉汤也讲究~非的用本地山羊肉,拿泥锅慢熬。这锅是庄里东村特制的,泥缸能吸腥膻,熬出的汤奶白鲜浓- 立冬早上喝一碗,一整天手脚都是热的。
当想起来真是,些习俗可不是摆着看的.天子领百官迎冬- 赏冬衣、恤孤寡,那是汉朝就有的规矩;老百姓也没闲着,剪纸剪出雪花冬景 社区开讲座讲节气智慧。东北人更把习俗玩出了新花样-冬捕成了旅游名片,冰上运动会年年办 连酸菜都出了便携包装.老传统与新日子一碰撞,倒撞出更多火花来...
立冬这天的热闹,说到底是对自然的敬畏。古人观察入微:水始冰~地始冻;连野鸡都躲了;海边冒出花纹像雉鸟的大蛤- 便有了“雉入大水为蜃”的想象。
而今的饺子宴、冬捕节、酸菜香~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藏”?!把对天时的理解、对生活的热乎气儿,全藏进热腾腾的吃食里~藏进冰面上的欢笑声中。
如今暖气取代了火炕,超市里四季都能买鲜菜,可立冬的饺子照样的包,查干湖的冬捕照样万人围观.这些习俗早成了血脉里的印记-它提醒着忙碌的现代人:该慢时就猫冬、该热闹时别含糊...窗外寒风再烈;只要屋里头那碗酸菜白肉还冒着热气、在这日子就永远冻不僵。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