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地坛祭祀什么 天坛祭祀什么神明
面世间的风雨,面对人生的起落,你有没有站在天坛的圜丘中心地方抬头望天或是踩过地坛方泽坛的每一块青石?!那种感觉很奇怪-明明周围都是游客的喧闹声,可是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雅乐在风里打转.古人说"国之大事 在祀同戎"~这话真不假。当年皇帝们一步步走上祭坛时脚下踩着的不仅是石板台阶- 更是一整个宇宙观。关于天坛地坛祭祀什么 天坛祭祀什么神明的讨论从未停止,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审视。
走进天坛,第一眼撞见的就是那片标志性的蓝瓦。为什么非蓝不可?原因是那是天的颜色啊!站在圜丘坛中心喊一嗓子 -四面八方涌来的回音像被天神接住了似的。
明清两朝22位皇帝在这里办过654场祭天仪式,乾隆一人就占了155场-这位老爷子真是把"敬天"刻进骨子里了.
当不瞒你说,坛供的是谁?!牌位上工工整整写着"昊天上帝" -民间叫"老天爷"。别同玉皇大帝搞混了,这位可是儒家正统的最高神,管着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终极BOSS。
冬至那天最热闹;皇帝穿得像蓝宝石似的 凌晨三点就站上圜丘坛述职:"皇天在上今年收成还行,百姓没饿肚子- 您看明年..."...
转头往北走,祈年殿又是另一番光景。正月里皇帝来这儿求谷子,殿里供的还是昊天上帝;但加上了列祖列宗的神位-毕竟粮食丰收要靠祖宗保佑嘛!
乾隆年间重修时把原本三色琉璃瓦(上青中黄下绿)全换成纯青 彻底抹去人间烟火气,只留天的纯粹。
往北走到地坛,气场完全变了.方泽坛像块巨大的印章摁在大地上两层方台藏着周朝"井田制"的密码:上层划成九宫格,正中36块青石(6×6),周边八区各64块(8×8)-全是标记大地的偶数。
把夏至日头最毒的时候,皇帝在这儿祭拜"皇地祇",也就是后土娘娘...牌位两侧配享的是五岳山神、四海龙王 整个华夏的山川灵脉都浓缩在在这方寸之间。
建筑会说话
看天坛圜丘的台阶数藏着天机:每层九阶 坛面石板全是九的倍数...最上层中心天心石外第一圈9块 -第二圈18块...到第九圈正好81块...
说真的,020年高考数学题还考过这个-古人用数字密码把"九重天"砌进了石头里。
地坛的阴柔之美更耐琢磨。皇祇室的屋檐下藏着北京罕见的金凤和玺彩画,凤凰属阴,暗喻大地如母。围墙长度也较真:四十四丈八尺,连水渠都修成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把"地数"进行到底。
更妙的是两坛的镜像关系:
天坛 | 地坛 | |
---|---|---|
祭祀对象 | 昊天上帝 | 皇地祇(后土) |
建筑形制 | 三重圆坛(阳数) | 二重方坛(阴数) |
核心标记 | 圜丘九重天 | 井田制大地 |
主色 | 青琉璃瓦 | 黄琉璃瓦顶 |
祭祀时间 | 冬至/正月上辛日 | 夏至 |
祭祀现场的烟火气
你以为祭祀都是庄严肃穆?!乾隆八年的夏至日差点演成事故现场.那年北京热得邪乎、地坛斋宫外新栽的树还没成荫- 执事官穿着厚礼服差点中暑昏倒...
要我说啊;得乾隆赶紧改规矩:往后酷暑天允许在紫禁城斋戒,不必非来地坛。
天坛的"作弊通道"更有人情味。乾隆三十四年快六十岁的皇帝嫌从丹陛桥走到祈年殿太累,偷偷开了个"花甲门"!到七十大寿时又破例给自己修了"古稀门",下旨"子孙满七十方可走此门"-于是清代皇帝再无人活过七十~这门真成他的专属VIP通道了。
最生动的要数先农坛的"皇帝种地秀"。每年开春!皇帝扶犁装模作样耕两下"一亩三分地"。大臣们跟着在观耕台前演戏...老农们心里门清:在这那是真干活;分明是给天下人看的农业宣传片。
五坛联动里的宇宙观
北京城实际上是座巨型祭坛:
东边日坛春分迎朝阳- 红琉璃瓦像燃烧的火
西边月坛秋分拜月光、白石板洒满银辉
要我说啊,农坛里神农氏牌位前 -总摆着新收的稻穗
五坛合起来就是古人眼里的宇宙运行图:天穹运转(天坛)、大地承载(地坛)、日月更迭(日/月坛)、万物生长(先农坛)。皇帝们按节气在五个坛之间转场,像在给天地日月当主持人...
连金元两代的统治者都深谙此道。女真族建的金中都在丰台设圜丘.蒙古人修的元大都把祭坛放丽正门外。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都急着用祭天仪式证明"天命所归"。
活着的遗产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今站在祈年殿蓝瓦下自拍的游客,可能不知道乾隆当年重修花了多少心思!光绪十五年那场雷火把祈年殿烧得只剩灰烬 重建时工匠们翻遍前朝图纸,才把三色瓦改纯青的秘密传承下来.
地坛则靠文学重获新生.史铁生摇着轮椅在柏林间穿行时把地坛写成了我国人精神家园的标记。当年皇帝踩过的方泽坛青石- 眼下坐着拉二胡的大爷,跳广场舞的阿姨-土地神的烟火气,不就在在这人来人往间?
当那些消失的细节也在归来。2001年先农坛地祇坛散落的石龛被重新收集,五岳四海的神位重新立起...太岁殿里办起古建博物馆 不用祭祀也能读懂土木的智慧。
你猜怎么着?许该换个角度看待这些祭坛:当咱们在圜丘中心拍手听回音 在七十二连廊抚摸乾隆改制的廊柱- 触摸的不独是建筑- 更是古人理解宇宙的密码本。
说真的,次路过天坛西门 记得那是明永乐年间唯一的入口- 朱棣曾踏着这门走向祭坛-六百年后的阳光,依旧会把他走过的路照得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