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陈冬娜 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派出所电话

时间:2025-09-18 来源:零八科易网

其实呢,在内蒙古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 有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暖心书记"的陈冬娜。这位80后蒙古族女干部扎根基层十余年从抗疫前线到玉米田埂;从招商会场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而她的工作搭档-吉日嘎郎吐镇派出所;成了连接群众的决定性窗口,用这串数字架起了警民连心桥。

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提起陈书记 保发村的张大伯就竖起大拇指。

去年他家的4200亩耕地全托管给了合作社,眼下老两口每天到镇里文冠果基地做零工 年收入翻了两番。这正是陈冬娜推行的"保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托管模式 让132户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均增收5000元.走在孟家屯香瓜基地。连栋大棚里飘着甜香 这个曾以玉米为主的农业镇 -如今已作为"东粮、中绿、北牧"的产业格局。

要说陈书记最得意的作品,当属镇里打造的五大特色品牌。

"驰麓缘"鹿茸制品在北上广卖断了货- "嘉文官"文冠果油成了网红养生品;老手艺人做的马头琴通过"俏手巧匠"品牌走出草原.去年带着这些宝贝参加北京服贸会~700多万元的订单让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金点子都源自她带着干部走遍15个村落的调研。把西辽河畔的土特产变成了致富密码。进一步分析。民族团结的践行者,走进镇中心那座12000平米的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墙上的老照片讲述着蒙汉同胞共同奋斗的故事.陈书记亲自参与设计的展厅。如今已变成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金字招牌。

去年接待了50多批参观团;3000多人次在此地读懂"石榴籽"的深意.学生们最爱听她讲 故事,她说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在哈日虎硕村的春棚里 -蒙族种植能手宝音正手把手教汉族兄弟种反季蔬菜。

这种互帮互助的场景,正是陈冬娜推动的"锚定振兴路,赓续民族情"系列活动结出的硕果!从春节联欢到丰收节庆~各族群众在活动中越走越亲。2022年全镇捧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奖牌时乡亲们都说这块牌子有陈书记一大半功劳!

便民服务的守护者;说起吉日嘎郎吐镇派出所,开饲料店的王老板最有发言权。上个月他急着给新车办临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6592224~没想到民警不绕弯子开车接他去办手续。眼下全镇15个村都能在派出所**42项车驾管业务,补、查违章再不用跑县城。

这种"家门口的便利"让老乡们直呼贴心,非常是春耕秋收时节,省下的时间都能变成真金白银。

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陈冬娜

疫情期间的这个号码更是成了"生命热线"。

记得2020年除夕夜 -值班民警接到孕妇求助电话。冒着大雪开辟绿色通道.如今尽管如此抗疫已成往事。但派出所保留着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

从新生儿落户到矛盾纠纷调解;从防火宣传到反诈预警,这串数字始终在守护着万家灯火。

招商引资的急先锋,翻开陈书记的招商手册- 密密麻麻记着各地企业的需求!去年她带着小分队五赴外省~硬是把深圳喜地农牧项目"抢"了过来。

谈起招商诀窍;她总说要用诚意打动人心。有次为见客商在酒店大堂等了四个小时最终用镇里完整的文冠果产业链规划说服对方。如今两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拔地而起- 万头牛养殖联合体让传统牧业焕发新生。

最让企业家们感动的是后续服务。通辽佳帝物流园落地时从土地审批到用工培训- 镇里成立了专班全程同进。

陈书记的手机存着凡是投资商的号码。逢年过节总要上门走访。她说营商环境就是口碑。眼下以商引商的项目占了三成 0.32亿元的签约额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奔波。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西辽河畔,陈冬娜用脚步丈量民情,派出所用热线传递温情。与其他研究有何不同?

当春风吹过万亩玉米田;当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又迎来新一批参观者 咱们知道- 正是这些扎根基层的奋斗者;织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前景,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 大概咱们能看到云端上的便民服务大厅;但那份面对面、心贴心的温度,永远是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