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腊八风俗 平江过年风俗
有关听着那句熟悉的“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就知道平江的腊八节一到~年的脚步就真的近了!这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啊 -可不只是暖胃那么简单、红豆、红枣、莲子、桂圆……每相同都藏着老辈人的心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大吉大利;这些最朴实的盼头;都熬进了那口甜糯里。平江腊八风俗讲究的就是这份用食材说话的心意,从前一天夜里开始忙活,慢火细煨到天亮 熬的不只是粥- 更是一年到头对家的念想!而喝完这碗粥,平江人的过年风俗就正式拉开了大幕,从除尘扫屋到杀猪熏肉;从辞岁拜年到舞龙守夜,那股子热闹劲儿~能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烘得暖融融的。
腊八一过平江的街巷屋场就忙开了。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扫阳尘”。老话讲“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在这可不只是搞卫生;更要把晦气“陈”旧统统扫出门,里里外外拾掇得锃亮。
新年才能清清爽爽进门。紧接着~村里塘坝的水闸一开。肥鱼在网里扑腾跳跃,干塘捕鱼的分鱼场面最是欢腾;院里的年猪也养得膘肥体壮。
说实话 其小寒大寒前后- 气温够低,正是“杀猪过年”的好时候。新鲜的猪肉抹上盐;挂上灶头用松枝慢熏 那缕缕青烟裹着松香钻进肉里。腊肉的醇厚滋味就出来了-在这就是平江人过年风俗里最扎实的“年味”...
看灶房里头也没闲着。主妇们搬出坛坛罐罐,萝卜条切得脆生,霉豆腐裹上辣子,红薯片晒得焦香。这些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小菜,专为年夜饭的大鱼大肉解腻备着.
一开春- 离家的行囊准被这些“家的味道”塞得满满当当...
到了年三十,红火才算真正烧旺了门楣!天蒙蒙亮,春联就爬上了门框~灯笼在檐下晃悠~倒贴的“福”字笑得喜庆,连财神像都请上了门板 -就等着把好运接进屋。
年夜饭的香气还没飘散呢 -小伢子们就拎着袋子、提溜着灯笼冲出了门。“恭喜你过个热闹年!”脆生生的祝福随着脚步声挨家响起,在这就是平江过年风俗里顶热闹的“辞岁”了!
主人家早备好了糖饼零嘴儿;见着孩子就大把地塞;孩子们跑得欢;装糖的袋子也鼓得快!大大家的辞岁更显庄重,家族里的男丁领着儿孙- 一大家子浩浩荡荡去给长辈、邻里辞年!
就进门一声“某某叔伯~同你辞岁啦”,主家赶忙端出热茶果盘、一年没见的叔伯兄弟围炉坐下;聊聊收成,问问安康 那怕雪夜寒风也挡不住这份情谊的暖.
而堂屋的香案上祭祖的供品早已摆齐 -全家人依着长幼次序敬香磕头;既是念着先人的恩德 也是求个新年风调雨顺、家宅平安。
就说句心里话,岁的炉火噼啪响到深夜,零点的鞭炮声(如今虽禁鞭、但记忆里的热闹犹在)一落 -“开财门”的时辰就到了!当家的摸黑出门;专拣树枝柴禾抱一把回来,空手出门,抱“财”归家;在这彩头谁不爱?
天刚擦亮,拜年的人流就涌动了,按着老规矩-“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舅舅姑娘”-亲戚邻里串门贺岁 -酒杯碰得叮当响、吉祥话儿满天飞。
为在这半个月里,平江的乡野绝对不冷清,锣鼓点子一响,舞龙的汉子把黄龙耍得翻飞腾跃- 瑞狮眨巴着大眼睛给乡亲们送福 孩子们追着龙灯狮队跑 -笑声能把田埂都震得发颤。
不瞒你说 -直到正月十五圆了月吃过元宵,碰了花灯- 在这红火喧腾、滋味绵长的“年”;才算真真正正过圆满了。
想起来真是;今日子越过越好- 新衣裳不必等到过年腊味鲜肉想吃天天有,可为什么总觉得“年味”淡了点?也许是各位走得太急,忘了像熬腊八粥那样、舍得花时间慢慢“煨”出过年的滋味;
又可能;正是那些看似琐碎的平江腊八风俗-亲手熏一块腊肉、耐心剥一捧豆子、领孩子踏雪辞岁、陪老人祠堂上香-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仪式,才真正拴住了“年”的魂。
从真怕那一天孩子们只记得手机里的热闹、可是忘了乡间小路上提灯奔跑的欢喜.把松枝熏腊肉的香气、辞岁时塞满口袋的甜味、围着火塘听故事的温暖……把这些平江过年风俗里的“老理儿”传下去,可能就是我们对“年”最佳的守护.
毕竟,人在这一辈子,总得有些味道、有些热闹、有些规矩、是任时光流转也磨不掉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