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北方和南方哪天 元宵节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
时光如一曲奔流不息的歌,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是同一个月亮照着的土地~过起元宵节来可是像两个世界-北方的寒风里飘着芝麻馅的甜香,庙会锣鼓震天响;南方的暖雾中浮着肉汤圆的咸鲜,花灯倒映河水长。在这哪只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分界,分明是两本活色生香的生活图鉴啊!
元宵节北方合南方哪天
翻翻日历- 元宵节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去年蹲在2月24日。今年蹦到2月12日,明年又跳到3月3日!其实它从没挪过窝-农历正月十五这个坐标。
在月亮阴晴圆缺的节奏里钉的死死的。只不过公历这个太阳历总对不上农历的月亮步调,才让元宵节在公历的二月到三月间“调皮”地蹦跶...
更有意思的是部分地方连“小年”的概念都合元宵节缠在共同...北方人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南方人多数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南京人偏把元宵节当小年过云南某些地方甚至正月十六才过小年.
你看连“年”的尾巴该哪天剪断 -南北都争的热闹!
元宵节北方合南方有什么东西不相同
滚元宵还是包汤圆?厨房里的南北**
就老实讲,方人做元宵像打铁-固体的甜馅料切块蘸水- 往糯米粉筐里一扔,哐当哐当滚成雪球。煮出来汤浑浊带米香,咬下去筋道弹牙。南方人包汤圆似绣花-湿糯米粉团捏成小碗,舀进鲜肉馅、鸡油麻籽馅甚至猪油渣辣椒馅,手指轻拢慢捻收口。清汤里浮着白玉团- 咬开烫嘴的汤汁能鲜掉眉毛.
在这区别连作家唐鲁孙都啧啧称奇:北平铺子现摇的元宵“馅粗粉糙”,四川赖汤圆却“精致滑香”!更别说北方坚守甜味阵营 -豆沙枣泥芝麻馅横扫千军;而江南的鲜肉汤圆、贵州的鸡油麻籽汤圆、金华的火腿辣汤圆 早把咸甜之争甩出几条街...
庙会烟火撞上水乡灯影:谁家热闹更上头?
看吃完元宵汤圆;南北大戏才刚开锣。北方土地冻的硬邦邦,庙会却是滚烫的-高跷踩的比屋檐还高 舞狮人顶着“南山虎”头饰腾跃,钢火烧龙时铁花泼天如星雨。
沈从文写湘西烧龙:“火花越烈 -舞龙人越欢”;在这火爆脾气像极了北方的烧刀子酒...
就南方水系纵横 -元宵节也浸的水润润的.秦淮河灯影摇橹,自贡彩灯倒映如虹,苏州人放河灯像撒下一片星子...更别说江南才子佳人借猜灯谜传情-辛弃疾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写尽灯火阑珊处的悸动- 在这婉约劲儿北方汉子怕要急的挠头!
一根小年分水岭;划出千年生活史
怎么南北元宵节过的像两个节日?扒开历史褶皱就懂了!北方曾是汉唐社会科学心脏。“官三民四”传统下 -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三。元宵自然端着官家气派...
把南方河网密布,船家“腊月二十五过小年”。连元宵节都带着水汽-浙江人十四夜喝糟羹纪念戚继光抗倭。福建人拜临水娘娘求母子平安~全是生活长出的智慧。
物产更是暗中操盘:北方麦浪翻滚 -节日吃食总绕不开面粉;南方稻花飘香;糯米便成了汤圆的魂。连甜咸之争都有理可循-古时北方糖贵如金 芝麻豆沙自是奢侈;南方物产丰饶;鲜肉入馅才显富足!
区别范围 | 北方习俗 | 南方习俗 |
---|---|---|
节令食品 | 摇元宵(甜馅为主) | 包汤圆(甜咸皆备) |
经典活动 | 庙会、踩高跷、钢火烧龙 | 水乡灯会、放河灯、猜灯谜 |
饮食文化 | 面食传统,重仪式感 | 米食传统~重食材本味 |
节日功能 | 辞旧迎新 驱寒祈福 | 迎春纳吉、祭水神 |
当你在北京胡同嚼着山楂馅元宵看舞狮时绍兴人正舀起一勺酒酿桂花汤圆;当东北汉子在庙会扛着孩子看踩高跷...苏州姑娘提着荷花灯走过石桥。
通过在这哪是轻松的风俗区别?!分明是同一轮明月下.区别水土酿出的生活之诗。老话讲“十里不同风,百里各式各样俗”。可元宵节这根细线- 竟串起大江南北共同的心愿-灯火阑珊处...
想起来真是 -有人等你回家团圆。可能未来某天金华辣汤圆会出现在哈尔滨冰灯会上北京驴打滚也能滚进广州茶楼,让舌尖的旅行,比脚步走的更远...
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