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四的习俗禁忌全知道

时间:2025-09-11 14:33:54 来源:零八科易网

你会怎么做?其实吧,节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完- 要是你仔细留意过老一辈人的念叨;会发现大年初四这天他们格外讲究:剩菜烩成一锅吃得香 -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不让随便往外跑!这些看似琐碎的老规矩,实际上藏着咱们我国人对新一年最朴素的期盼-招财、纳福、家同万事兴...想了解更多有关初四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四的习俗禁忌全知道的内容,就跟随小编的脚步往下看吧。

初四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四,在咱们的老黄历里有个特别的名字-“羊日”.在这可不是随便起的,它根儿上连着远古的神话!传说女娲创世;头七天每天造一种生灵:初一鸡、初二狗、初三猪;到了初四;便轮到了羊...羊在传统文化里始终标记着“祥” 打个比方常说的“三阳开泰” -就是借“羊”的谐音讨个开年吉祥的好彩头。

为啥没想到是羊呢?古人眼中羊温顺又吉祥,“羊”通“阳” 代表着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由此看来初四被看作一整年好运气的开端,是吉祥如意的标记。

这天也是传说中“神归位”的大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到了初四~他老人家带着新一年的旨意返回人间,重新坐镇各家各户的灶台、继续守护一家人的平安与烟火。

初四的核心话题,就是“迎神”同“祈福”、为新一年讨个好开端.

正月初四的传统习俗

初四的习俗- 南北虽有细微区别,但核心都围绕着“接福气、聚财气、图吉利”展开。这些代代相传的老讲究,是年味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迎灶神:接回咱家的“守护者”

“送神早,接神迟”-这是老话。迎灶王爷- 习性上安排在初四下午到傍晚!为啥晚点接?说法是让灶王爷在天上多待会儿,把好话听全乎了再回来。仪式感得足:

香烛点上鞭炮放响- 满桌子的贡品摆得热热闹闹-三牲(猪、鸡、鱼)、新鲜水果、醇酒好菜、金纸元宝相同不能少。

灶王爷管着一家的饮食起居、善恶记录。恭恭敬敬把他接回来~就是希望他在新一年里继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让家里头热热闹闹、和和睦睦;日子过得红火.

2.接五路财神:抢个财运“先机”

财神爷生日在初五?没错!可做生意的人家等不及了;都想着“抢路头”-比谁更早接到财神~抢先把五方财运迎进门。所以接五路财神的仪式,就挪到了初四晚上!

在这“五路”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财神,寓意收尽五方之财。接神的排场讲究得很;通常得摆上三桌贡品:

初四是什么日子

供桌重要供品寓意
头桌(果品)广橘、甘蔗财路广阔、生活甜蜜
二桌(糕点)年糕、发糕步步高升、事业常青
三桌(正席)全猪、全鸡、全鱼、元宝汤六畜兴旺、年年有余、招财进宝
半桌饭、面、菜(饭上插葱与千年红)兴冲冲、年年红火

接神时当家人得亲自捧着香烛、挨个儿去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叩拜,请财神落座。每接来一路财神~门口就放一串响亮的百子炮,热闹又喜庆.

每一个财神都请到了、大伙儿共同礼拜;概括来讲把写着财神名号的“马幛”烧掉~算是恭送财神归位,仪式才算圆满。这套流程,满满都是老百姓对富裕日子的热切期盼。

3.吃“折箩”:节俭里的好滋味

从除夕到初三;天天大鱼大肉,家里免不了剩些好菜...到了初四,主妇们就把这些剩菜剩饭“折”到一块儿,回锅一热,做成一大盆香气扑鼻的“折箩”- 全家人热热闹闹分着吃光。

在这可不是图省事.在老传统里;“折箩”有两层深意:一是“惜福”...提醒后人日子好了也不能糟蹋粮食。勤俭持家是根本;二是“聚财”;把过年攒下的“福气”(丰盛的饭菜)都吃进肚子。

守住家财不外流,寓意新一年富足有余.一锅热腾腾的杂烩菜!吃的是团圆味,品的是生活智慧。

4.“扔穷”:把晦气扫出门

过年头三天讲究“聚财”;垃圾不能往外倒...到了初四,终于能够彻底大扫除了!屋里积攒的灰尘、瓜子壳、果皮- 最是除夕初一放鞭炮留下的红纸屑,全都扫到一块儿,郑重地倒出家门外,在这叫“扔穷”。

看“穷”指的就是这些垃圾~标记旧年的晦气、不如意。把它们扔得远远的;代表着挥别过去的不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一年的富足与好运.简单一个动作,寄托的是老百姓除旧迎新、渴望好日子的迫切心情!

5.特色地方习俗

十里不同风- 百里各式各样俗、初四这天还有不少地方特色:

北方“绑火神”:河北、山东部分地方,我们用玉米秆或麦秆捆成火把,点燃后举着送到河边或村外烧掉.

这个仪式叫“绑火神”- 意思是把“火神”礼送出境,祈求新一年家里平平安安 远离火灾!

福建莆田“做大岁”:这里过年有两次“除夕”!莆田人把年三十叫“做岁”,初四或初五叫“做大岁”。

背后是一段抗倭历史:明朝时倭寇入侵~乡亲们躲过劫难后- 在初四补过了一个更隆重的年纪念重生!所以莆田人初四要再吃一次年夜饭 -重享团圆.

河北蔚县“打树花”:暖泉镇一带,初四有惊险又壮观的“打铁花”表演。匠人把熔化的铁水泼向城墙~铁水瞬间炸裂成万千火花,跟...相同金菊怒放;照亮夜空。

我们相信,在这璀璨的铁花能驱邪避灾 带来红火兴旺...

正月初四的禁忌与讲究

老传统里,大年初四的禁忌也不少。这些讲究,大多是为了图吉利、避晦气;核心都是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禁忌事项原因/说法应对/寓意
忌杀羊初四是“羊日”;羊的生日杀生不吉~恐招灾祸;敬重生灵,祈福吉祥
忌出远门灶王爷初四返回查点户口全家守候;避免点名遗漏;祈求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忌争吵打骂诸神归位、喜见和睦避免口角、家与万事兴;和气生财,新年顺遂
忌打碎器物“破碎”标记破财、不顺若不小心打破~速念“岁岁(碎碎)平安”化解;破灾迎祥
忌动针线缝补标记修补漏洞 -易招口舌衣物破损留待初五后再补;避免新一年是非不断

这些禁忌~表面看是约束 背后原本是老祖宗的生活哲学:敬重自然(不杀羊日所生之羊)、重视家庭(不出远门守候灶神)、追求和谐(不争吵)、趋吉避凶(避讳“破碎”)。它们与当天的祈福活动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初四在这一天的完整有价值 -在敬畏跟期盼中为新一年奠定吉祥的基调。

传统习俗在现代的有价值

在如今生活节奏快,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初四的老规矩,年轻人也觉得繁琐。但这些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习俗 -生命力依然顽强...它们不再是硬邦邦的教条~而是化作了更灵活的形式,承载着不变的情感内核。

对比如“吃折箩”,现在更多人理解为“光盘行动”的先行版.是对食物的珍惜,是对环保的践行。一家人把剩菜创意加工...吃得开心又避免浪费、节俭的美德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扔穷”大扫除...更是演变成了春节假期的“家庭清洁日”。辞旧迎新;让家居环境焕然一新- 心情也跟着敞亮起来。至于“接财神”“迎灶神”。那份对家庭平安、事业兴旺的祈盼从未改变...只是仪式可能简化为一家人聚餐时的美好祝愿 或是朋友圈里一张喜庆的迎财神图片...

老辈人常念叨的禁忌;如初四不远行、不争吵,也在提醒大家:春节的核心是“团圆”与“与气”。在难得的假期里,多陪陪家人少些争执 营造温馨氛围~这比什么东西都决定性...

以我跟你讲,代在变,形式在变,但初四习俗传递的对家庭团聚的珍视、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对和谐平安的祈求,这些最质朴的愿望,始终是我国人过年时心底最温暖的底色。

它们像一条无形的纽带 -连接着从前与现在,提醒大家在奔向以后的日子的路上不忘那份对“家”与“福”的守护与期盼。

把正月初四 -这个在春节序列里看似平凡的日子 实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密码。“羊日”的祥瑞寓意、迎神接福的仪式、吃折箩的节俭智慧、扔穷的除旧决心,以及许多讲究背后的和谐祈愿,共同编织了我国人对新年开局的美好想象。无论时代怎样变迁- 这份根植于民俗中的期盼-家宅平安、财运亨通、生活富足、人际和睦-始终鲜活。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哪怕只是取其一二融入现代生活 也是在传承一种正面的的生活方法:用敬畏之心开启新岁 以勤勉智慧经营日子- 让年味在仪式感与真情实感的交融中历久弥新。期待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