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不是吉日有影响吗 出行不看日子可以吗
从实践角度看, 你有没有过着样的经历?明明提前一个月就规划好了旅行;搞得到了出发那天要么遇上暴雨塌方、要么碰到景区限流~精心准备的行程全泡汤。我闺蜜去年国庆去杭州 -想着避开黄金周着个提前两天出发,搞得赶上马拉松封路,在西湖边堵了三个小时连雷峰塔的影子都没瞧见!着说明了什么?
老一辈位啥总翻黄历?
打开奶奶的抽屉 -总能看到一本翻得卷边的老黄历。老人家出门买菜都要瞅一眼“宜忌”;更别说出远门了!古人选日子讲究到何事程度?
清朝官员上任都得挑“天赦日”;就怕路上遇到不测风云!此刻看着些好像挺玄乎- 但仔细想想 黄历里的“忌出行”往往对应着 天气高发期,打个比方立春前好办倒春寒 冬至前后多雨雪,着不就是古代版天气预报嘛!
传统吉日 | 现代对应因素 | 实际例子 |
---|---|---|
三月十八(4月15日) | 五一假期前客流高峰 | 铁路部门提示该日可购4月30日车票 |
四月初四(5月1日) | 劳动节假期首日 | 多地酒店价格暴涨3倍 |
八月十八(8月18日) | 台风季来临 | 去年同日广东发布7次暴雨预警 |
老实说,确切地说; 当代人踩过的选日子大坑- 我同事上周去成都出差、特意选了个阳光明媚的周三- 结果撞上糖酒会开幕。酒店价格从300不绕弯子跳到1200不说约好的客户全在展会上忙得脚不沾地。这就像黄历里说的“月破日”- 看着天气晴好;实则暗藏变数。
更别说那些信仰周末出行的朋友 上周六故宫门票秒光,八达岭长城排队两小时起步,这哪是看风景- 分明是看人海!
科学选日子的三**宝- 此刻教你个绝招:打开12306APP查票时顺便瞄两眼景区公众号!
就像计划4月15日去西安,先看陕历博会不会闭馆维护。再查当地有没有马拉松赛事。去年我在洛阳就吃过亏。满心期待去看牡丹花 搞得撞上自行车赛 -主干道全封了。要是提前查过黄历~会发现这天“宜拆卸”;真如所想到处都在修路!
这些日子千万要避开,记住这几个“魔鬼日期”:春节后三天返程高峰、暑假第一个周末、国庆前一周。去年十一我表弟9月28日出发去三亚;以为错峰出行很聪明。结果赶上台风登陆,在机场睡了整晚。这就像黄历说的“岁破日” 表面看时机正好。实则危机四伏。还有那些爱凑热闹的,非要在跨年夜去外滩;概括来讲被人流挤得手机都丢了。
选对日子能省多少钱?
给大家算笔账:要是选4月17日周三去杭州,五星酒店600块,到了周五不绕弯子涨到1500.更绝的是今年清明小长假后那个周二、黄山门票买一送一;索道根本不用排队。这就应了老话说的“成日宜离”;既省钱又玩得痛快!反观我同学五一去长沙,茶颜悦色排队两小时文与友等位到半夜;这哪是旅行 简直是受罪!
说到底 -选日子就像炒菜放盐 多了齁嗓子。少了没滋味。完全信仰黄历大约错过好天气。但完全不看日子又不难踩雷!下次规划行程前 -建议你把天气预报、节假日安排、当地活动日历这些现代工具;同老黄历里的智慧结合起来用。
毕竟玩得开心最重大,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