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中秋节的风俗 北方人中秋节习俗
你有没有想过?中秋那轮圆月刚从云层后探出头,老北京胡同里就飘起了自来红月饼的甜香...张大妈把末了一片西瓜雕成莲花状,小心翼翼的摆在堆满葡萄、苹果的供桌上转头朝院里喊:“他爹;该请兔儿爷出来啦!”院角的老槐树影下 -几个孩子戴着兔耳朵帽子追跑打闹,手里的兔爷泥塑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在接下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北方人中秋节的风俗 北方人中秋节习俗的精彩内容。
这样的场景在北方城镇乡野轮番上演了数百年。当银盘似的月亮爬上北方辽阔的晴空。从燕山脚下到黄土高原,从胶东半岛到松花江畔。咱们用世代相传的方式迎接这个充斥人间烟火的节日。
月下香火里的祈愿
老辈人常说“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供老天”。祭月是北方中秋最庄严的仪式 香案得摆在院子正中心的方;案头必须见着两样-切成莲花瓣的西瓜同摞成塔的月饼!
西瓜取个“团团圆圆”的意头 那雕花的巧劲全凭主妇手艺,切得越精细越显诚心。
供品堆里还藏着讲究:苹果保平安。葡萄兆多子;石榴咧嘴笑出百籽千福...河北有些的方供品里少不了一碗盐水煮毛豆.豆荚谐音“吉庆有余” 盐粒标记生活有滋有味。
月上柳梢头时全家老小依着辈分向月亮行礼.老北京规矩更细!当家主妇得亲手切开团圆饼,刀尖轻划前心里早算好人数。连远行的游子那份都得留着 -取个“人在天涯心团圆”的念想!
想起来真是- 些花样百出的兔儿爷泥塑,原是皇家祭月的圣物 明朝起飞入寻常百姓家.武生扮相的兔爷骑着黑虎威风凛凛,文官打扮的捧着捣药杵笑意盈盈;成了孩子们最惦记的“月宫使者”。
舌尖上的团圆滋味
北方中秋宴席讲究“秋实盈桌”。五仁月饼里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挤得密实 咬下去满嘴油香 -是老一辈最认的“正统味儿”...京式自来红月饼焦黄酥皮上顶着红圈,糖桂花馅里漾着秋天的甜香!
山西人中秋晌午雷打不动要吃羊肉饺子,白胖的元宝饺浮在羊汤里,鲜得人直咂嘴。入夜后切开二尺宽的团圆馍,红糖芝麻馅淌着热气,炕头围坐的一家人吃得手指粘糖...
把山东即墨灶台上飘着麦箭的焦香~这种用煎饼裹着肉馅卷成筒的美食。中秋这天能吃掉上千卷!天津卫的螃蟹在月光下举着油纸捻子满院爬。
我跟你讲、子追着喊“往里爬啊蟹将军”,盼着来年财源广进!
当石榴籽在瓷碗里堆成红玛瑙山- 桂花酒在杯中漾出琥珀光 -举杯相碰的脆响里盛满对甜蜜生活的期许.
大的上的欢歌
我跟你讲- 中秋风送爽时陕西汉子结队登崖望月婆姨们在家炸得油糕滋滋响!河北万全县把月光纸剪成太阴星君像;烛光里的关公夜读春秋图忽明忽暗!
在松花江畔的朝鲜族姑娘甩起长鼓舞,七彩象帽旋转成流动彩虹。黑龙江放河灯的人群沿江排成长龙;莲花灯芯跳动的火苗载着“健康平安”的心愿漂向远方!
我跟你讲;海娃娃最盼“偷月”游戏,趁张家大妈不注意摸走院里梨,李大爷葡萄架下假装追两步 -笑声惊飞了枣树枝头的雀儿.
想起来真是 -西大院里的守夜人敲起太平鼓,鼓点应与着月亮移过飞檐的轨迹。待到月过中天后生们背着新媳妇摸黑趟过村前溪~传说中秋夜沾了月华的水能洗出大胖小子...
月圆人圆情更圆
当黄土高原上的新女婿天没亮就赶路,驴背上驮着八色礼盒;最显眼是那对红绸系着的兔儿爷...丈母娘掀帘见着姑爷肩上霜,转身把温在灶上的羊肉饺子下进滚锅...
老北京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可中秋夜破例让主妇执刀分饼。游子归家的脚步总赶在月升前,廊下那盏红灯笼从掌灯时分就亮着、照见门槛里外紧握的手。
通过教书先生案头堆满学生送的石榴、红彤彤映着窗棂格...最穷的人家也要烙张糖饼供月糖汁从破口处淌下,恰似生活缝缝补补的甜...
当吉林延边的阿里郎歌声飘过金达莱花丛;当山东汉子把麦箭塞进行囊、当山西婆姨把团圆饼悬上房梁 -北方人用最朴实的仪式告诉世界:团圆不是围坐静止的圆满;而是心向明月奔赴的轨迹!
从月光漫过紫禁城的琉璃瓦~掠过晋中大院的照壁~洒在黄土窑洞的窗花上。这些带着泥土气的习俗在电商月饼跟网红月兔的冲击下依然鲜活,只因祭桌上那瓣雕花西瓜里 -藏着我国人最本真的生活美学。
来年中秋夜,当你在北方人家看见孩子举着兔爷追月影,老人对着香案合手掌,不如接过主家递来的糖饼咬一口...那甜味里裹着千年的月光;也融着今宵人间烟火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