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点穴操作方法 风水师不外传的五大寻龙诀窍与点穴步骤

时间:2025-08-31 15:57:41 来源:零八科易网

你会想到什么?你别说;到寻龙点穴,许多人觉得神秘得不行 似乎非得掐指念咒、观星望斗才行。原本在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一门观察自然的学问。古人讲“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听起来挺玄乎~可真正掌握核心方法后,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套解读山水语言的密码...今天咱们就揭开这层窗户纸 -聊聊那些真正适用的操作门道。

诀窍一:龙脉出身看祖山

寻龙的第一步~得从山脉的源头开始摸起。在这叫“认祖归宗”...太祖山就像家族的太爷爷.得是那种巍峨雄壮、独霸一方的气象。远远望去云雾缭绕 有龙楼凤阁的形态才叫贵气。

少祖山相当于爷爷辈.是从太祖山延伸出来的第一个大起伏...往往突然拔地而起;约还有山脉护送.父母山就更贴近了- 是结穴前最终一节高峰。

好比父母怀抱中的胎儿。在这三代山脉要连绵起伏、生机勃勃。要是中间断了气或者山形破碎;那在这条龙就算废了。为此看龙先看祖、祖宗没气势,子孙难兴旺~这是铁律!

诀窍二:剥换开帐辨贵贱

真龙行走不会一根筋直来直去,而是像蛇蜕皮似的始终变化身形- 在这叫“剥换”。好龙剥换时粗顽的山体逐步变得细嫩;凶星转吉星,比方说廉贞火变武曲金!

最明显的标志是“开帐”-主脉两侧像拉开帷幕般伸出护卫枝脚 阔的有数里,窄的也有一二里。开帐越整齐有力;龙气越足。不相同是中间穿心而出的帐中脉 -堪称极品!

假如山势直挺挺像根棍子- 估计上下枝脚散乱跟鸡爪似的 那基本是贫贱龙,白送都不要!

诀窍三:过峡入首定生死

过峡是龙脉最细窄的咽喉地带,好比人的腰眼。这里要是被风吹水劫。整条龙就废了。所以真龙过峡必有“两护三扛”-大概两边有山体像保镖相同夹护.前后还有迎送砂峰接力.入首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就是龙脉即将结穴的归根到底两三节!这时要细看五种格局:直龙入首像被人背后轻推。横龙入首得回头抱穴 -飞龙入首要四应全都高...游龙入首须平地起突,回龙入首必顾盼祖山。要是入首处山石嶙峋、草木枯死~赶紧掉头走人!

诀窍四:星峰五行点穴形

走到龙脉尽头,山顶的形状直截了当决定穴位类型。圆顶的是金星~结窝穴;直挺的是木星;结节穴;波浪形的是水星,结坪穴;尖锐的是火星,结剪穴;

方平的是土星,结库穴。比如贪狼木星顶头常结穴~武曲金星多出钗钳穴...站在穴星顶往下看会发现有个隐约的太极晕-远看像水面涟漪;近看反而不明摆着。

这个地方头藏着阴阳交界的缝线;穴位就点在缝线交合处,偏一尺都不行!

寻龙点穴操作方法

诀窍五:四象俱全验真局

真穴必有四大**:后靠玄武山要端正如屏风。左右龙虎砂得像胳膊环抱 -前面朱雀案山则如书案平展。站在穴位上环顾四周。要像坐在太师椅上-背有靠、手有扶、前有踏。

不瞒你说、忌“四象反背”:玄武山扭头就走...白虎砂龇牙咧嘴~朱雀山直冲脑门。还有水口得关锁严密。最佳有龟蛇狮象等奇石守门。要是水直冲反弓,砂飞走窜 就算龙脉再贵也是花架子!

点穴步骤一:认四象格局

点穴不是闭着眼睛瞎戳 得先看全局格局!站在穴位上后靠山要厚实稳重。大概龙虎砂弯抱有情,前面明堂像个小盆地。能聚水聚气。最怕遇到“探头山”-旁边有山石像贼,还是“捶胸水”-河流直冲穴位胸口。

曾经见过一处好穴,左右龙虎环抱如双臂,可惜溪水反弓像把割来- 这种地白送都不能要!

点穴步骤二:识穴形窝钳

真穴的地形特征不相同明摆着- 起来就四种:窝穴像鸟巢凹陷 -钳穴似虎口张开;乳穴如下垂,突穴若倒扣金钟!点窝穴要窝底微凸,点钳穴得钳中有节- 点乳穴选圆润- 点突穴看顶部平坦。最怕碰到“死窝死钳”-窝里没凸起像口破锅;或者钳口漏风直通通。有次在山上见个窝穴;扒开落叶发现窝心自然隆起如龟背 -在这就是天然的生气象!

点穴步骤三:用倒杖乘气

就说真的,准穴位后~下葬方向非常讲究...来脉平缓就正接龙气,叫顺杖;来势太急得侧身闪避,叫逆杖;脉气偏斜要转圜调和 叫转杖。最精妙的是“倒杖法”-插根竹竿在穴位,清晨看露珠凝结的走向定方位。曾见老师傅拿罗盘比划半天简而言之却抓把糯米撒地上看糯米滚动方向调棺材角度。他说:“仪器量得准脉,量不准气!”

点穴步骤四:避十不葬忌

有点地方看着再好也不能用:童山秃岭寸草不生~断山崩崖有裂缝;石山裸露没土层 过山急走不停留 -在这四种叫“死龙”。还有神前庙后五十米内,别人祖坟百米内、窑坑火炉旁 -水井污池边,都属凶煞之地。

更别碰“独龙孤突”-平地里突然冒个包;四边无依无靠,这种地葬下准败家!以前有户人家非在废砖窑旁点穴,结果三年不到儿子就犯事进去!

点穴步骤五:验生气真伪

真穴都有特殊印记:冬天下雪时穴心最先融化!春天穴场青草最早返绿...雨后别处湿漉漉。穴位却干爽;山火燎原后,唯穴位草木无损。更神的是“太极土”-挖开三尺。

土色分明成圈纹 估计树根自然盘成球状。有次大雪封山。老师傅远远一指:“看见没?冒白气的下面!”走近真的有块无雪地界;土还带着温乎气!

如今掌握这套方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倒不是方法失传,而是能静心看山水的人少了.卫星地图、无人机给寻龙带来便利- 可屏幕上再清晰的图像,也比不上鞋底沾的泥土真实。

点穴时那些微妙的气场变化 -依然要靠双脚丈量、双眼观察。有人问现在都火葬了;学这个干啥?原本这套山水观察法;用在阳宅选址、园林设计上照样灵验...

毕竟核心就八个字:顺应自然藏风聚气。真正读懂山水语言的人任凭怎样在哪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福地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