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是几月几日2023 2023年7月11日入伏三伏天防暑降温全攻略
今年入伏是几月几日2023 2023年7月11日入伏!三伏天防暑降温全攻略
在刚刷手机看到高温预警;才惊觉又到三伏天了!2023年的三伏大幕说真的早就在7月11日正式拉开了- 今年整个三伏长达40天要始终热到8月19日才结束。在这段时间可不只是热那么轻松 -那种闷在蒸笼里的潮湿感 -出门走两步衣服就黏在背上真是让人浑身不自在...不过别慌,既然躲咱们就好好应对-怎么科学降温、怎么调整饮食、避开哪些健康雷区、这篇攻略全给你整理明白了;照着做,舒舒服服过完这个夏天不难!
三伏时间表跟科学防暑基础
2023年的三伏天分段真明确:初伏从7月11日到20日共10天中伏从7月21日到8月9日不断20天而末伏则是8月10日到19日共10天.
为什么每年入伏日期会变?在这与传统历法有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起点.就像今年夏至是6月21日,第三个庚日落在7月11日- 可见这天正式入伏。
有意思的是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高温来得急~更要提前做好防护!防暑不是简单少出门就行~得讲步骤: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最猛;这时段尽量待在室内;
外出时别嫌麻烦,遮阳伞、帽子、防晒衣一个都别少;补水要提前做~别等渴了才喝,而且最好喝常温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一次性灌太多冰水激起肠胃!
养生核心:防三害;养二气
你说不定没想到,三伏天最要防的不是暑热。而是寒气还有湿气!许多人白天热得猛吹空调。晚上又贪凉睡地板,结果感冒、关节痛全找上门。
建议空调温度别低于26℃.风口别直吹身体,尤其后颈与腹部要护住。至于湿气.雨天紧闭门窗;放晴立刻通风,饮食少碰油腻生冷- 像冬瓜、薏米这类祛湿食材能多吃!
防暑气就更关键了-设想出现头晕恶心、众多出汗。很可能是中暑前兆;要马上到阴凉处休息。用湿毛巾冷敷颈部 小口补充含盐水分!养阳气重点在作息:晚上11点前睡!
早上趁凉快早起活动;养脾胃则要少吃冰镇西瓜。试试温性的生姜水或山药粥 既开胃又不伤身?!
三伏饮食红黑榜:吃对才解暑
老祖宗说的"头伏饺子二伏面"真有道理!饺子荤素搭配易消化,符合三伏"平补"原则!但别以为只能吃素-鸭肉性凉补虚,炖汤时加些薏米、去湿效果加倍;
对猪蹄富含胶原蛋白,能补充出汗流失的营养;而"三神瓜"苦瓜、丝瓜、冬瓜更是宝藏 -凉拌或煮汤都行!要警惕的是那些伪装成解暑的"刺客":冰奶茶一时爽,却会抑制消化液分泌;
烧烤配啤酒加重肝脏负担;高糖饮料越喝越渴!自己煮酸梅汤最靠谱:乌梅+山楂+陈皮煮好晾凉~酸味生津,比超市卖的健康多了?
推荐食物 | 功效 | 食用建议 |
---|---|---|
鸭肉冬瓜汤 | 清热祛湿、补虚 | 加薏米增强祛湿效果 |
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 | 解暑健脾、防痱子 | 糖尿病者少放糖 |
酸梅汤 | 生津止渴、护脾胃 | 自制少加糖 |
苦瓜炒蛋 | 去火开胃 | 焯水减苦味 |
运动跟作息的黄金法则
为三伏天运动讲究"偷时间":要么赶早6-8点。要么选傍晚6点后...推荐游泳或快走这类温和项目!每次别超1小时...见过不少晨跑族中暑的例子-心率飙到160还硬撑...真的危险!运动后两大禁忌:一是立刻冲凉水澡。血管剧烈收缩说不定引发头晕;二是猛灌冰水,最佳小口喝常温水!作息在领域 ,午睡别超半小时否则越睡越昏沉!睡前热水泡脚结果却助眠;能引火下行缓解燥热?
特殊人群防暑指南
孩子新陈代谢快更怕热,但别因此全天开空调!建议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内、准备吸汗巾及时更换。老人要重点防"隐性脱水":即使不渴;每天也要喝够1.5升水。慢性病患者更注意:高血压人群避开正午测血压;糖尿病患者穿浅色袜子好观察脚部有无溃烂!上班族在工位放个小风扇比对着吹空调更健康,午后犯困时按压合谷穴比喝咖啡提神更有效?!
防暑降温方法对比
方法 | 适用场景 | 注意事项 |
---|---|---|
物理降温 | 突发性体热、轻微中暑 | 冰袋需包裹毛巾防冻伤 |
空调除湿 | 南方湿热环境 | 定时开窗换气 |
草药茶饮 | 长期调理体质 | 脾胃虚寒者慎用菊花 |
透气材质衣物 | 日常外出 | 避免深色吸热面料 |
这些误区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赤膊乘凉?皮肤直通暴晒更易脱水!喝冰啤酒解渴?酒精会加速水分代谢!最危险的是某些"土法"-中暑后刮痧过度可能损伤毛细血管;正确做法是先物理降温再就医!
还有人信仰"以热制热",但喝滚烫的羊肉汤不适合湿热体质,可能引发口腔溃疡?
打造你的三伏生存包
出门前检查五件套:遮阳伞选内层黑胶涂层的、防晒指数更高;小药盒里备人丹与风油精;水壶装好自煮的菊花决明子茶;包里塞件透气防晒衣;
再带个便携小风扇!居家准备也重要:冰箱冷冻室存几包医用冰袋应急;常备霍香正气液(无酒精型);绿豆汤煮好用冰格冻成块、随时取用?!
从古诗里学消暑智慧
古人没空调;可是把三伏过出诗意!王维写"积雨空林烟火迟",提醒我们雨天别忘焚香驱潮气;杜甫"自去自来梁上燕"暗含开窗通风的智慧;
陆游更绝-"三伏有余凉"说的就是心静自然凉!现代人至少做到:手机放下一小时听蝉鸣- 让紧绷的神经松下来?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 伏天从来不是要闷头硬扛的时节。从2023年7月11日入伏第一天开始- 把防暑当成日常习性-清晨煮一锅三豆汤~出门前瞄一眼高温预警~午间坚决不碰冰可乐;晚上给孩子揉揉肚子助消化。
这些小事积累起来 -就能让你在40天的酷暑里保持精力充沛!明年入伏前不如翻出这篇攻略温习,毕竟健康从来赢在细节?